“待我們攻破長安,覆滅偽魏之後,再回過頭來收拾張魯,那便是易如反掌之事。”
蕭和給出了應對之策。
作為蕭和的忠實擁躉,張飛自然是舉雙手贊成。
趙雲等眾臣們,平日裡便信服於蕭和的智計,如今又懂得滅魏大業為重,皆是紛紛點頭稱是。
然而,眾人對蕭和的信服,劉禪看在眼中,眸中卻悄然閃過一絲不悅。
那一絲不悅如同閃電一般,轉瞬即逝,卻還是被蕭敏銳的捕捉到了。
顯然,劉禪在想:
我才是三軍之主,為何眾人似乎只聽蕭和之言,而我這個太子話,卻彷彿被他們忽視了。
他們還有把我放在眼裡嗎?
“殿下,臣的應對之策,殿下以為如何?”
蕭和向著劉禪拱手詢問,臉上帶著一絲恭敬的笑容。
雖然他心中早已有了廢太子的計劃,但現下尚未付諸實施,面子上的工程還要做足,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劉禪未置可否,卻反問道:
“大司馬,若依你之計,我們得用多久,才能攻下長安,覆滅偽魏?”
蕭和掐指一算,沉思片刻後,便道:
“偽魏上下以為張魯出兵相助,心中又有了希望,軍心多半能稍稍復振,抱定死守之心。”
“如今曹賊又掘渭水淹了北岸,我軍對長安城只能形成半包圍,未能全城圍困,這無疑給我軍的進攻增加了不少難度。”
“如此形勢下,想要擊破長安,臣以為至少得三到五個月左右,這還是在一切順利的情況下,若中途出現什麼意外情況,時間可能會更長。”
三到五個月…劉禪若有所思。
看著劉禪細微的表情變化,蕭和忽然有種不太好的預感。
這小子,心裡邊一定在憋著什麼壞呢。
果然,劉禪突然眼眸一亮,似乎下了某種重大的決心。
接著,他手指著地圖,說道:
“大司馬,你的計策確實穩妥,不過卻耗時太久。”
“我以為,不如我親提十萬大軍南下,先破張魯的漢軍,再由斜谷殺入漢中,直取南鄭,一鼓作氣將漢中郡收復!”
“如此,則偽魏失去外援,必軍心瓦解!”
“到時我再率軍回師關中,便可一舉將長安拿下,這豈非是一石二鳥之計?”
“大司馬,你以為如何?”
劉禪越說越興奮,得意的目光,射向了蕭和。
蕭和眼眸一皺,瞬間讀懂了劉禪的動機。
他是嫌攻取長安的功勞不夠,還想在攻陷長安,滅亡偽魏之前,再拿下收復漢中之功!
而且,聽他的口氣,還要親率十萬大軍前去。
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劉禪將獨統大軍,不受他們這些“老傢伙”的鉗制,獨享收復漢中,討滅張魯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