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呂布也要大鬧天宮

第49章 新指鹿為馬

洛陽,又一日早會,何太后依舊垂簾聽政。

何進等外戚和何太后作為失敗者,自然遭到了清算,但何太后在任何事情上都可以退步,唯獨這垂簾聽政一事,誓不退步。

只要,她還能垂簾聽政,隨著時間的推移,她總歸是能翻盤的。

17歲的劉辨穿著皇服,時不時拿事情,詢問眾多臣子和何太后,然後才敢下決定。

董卓的不屑神情越發不加掩飾。

這等懦弱之輩,也配當皇帝?

之前董卓接劉辨下山的時候,曾跟劉辨和劉協對答過。

劉辨很有素養,學識也不低,但是行為舉止太過刻板,不敢有絲毫逾越之處,比書呆子還書呆子。

董卓稍微問一點邪惡的問題,劉辨就答不上來,只會之乎者也,或是沉默不語,最嚴重的時候,也就是呵斥了董卓兩句。

要知道,劉辨可是皇帝!

劉辨在北邙山的時候,如果他拿著刀衝殺出來,那些宦官絕對不敢阻攔,可惜他只是聽之任之,嘴上說教兩句,真是懦弱至極。

怪不得何太后敢垂簾聽政,要知道劉辨已經十七歲了,在這個時代,十四五歲就算成年了。

朝會散了之後,董卓剛要離開,董太皇太后派人請董卓前往一敘。

董卓和董太皇太后是同族,雖然血緣隔得有點遠了。

後宮之內,董卓直接被人帶了進去。

要知道這可是後宮,然而劉辨竟然沒有絲毫表示。

永樂宮,四十餘歲的董太皇太后心不在焉地喝著茶,心中不由想到,何太后今年也不過三十出頭的歲數。

“太皇太后,董將軍到了!”

“仲穎來了,都是自家人,坐下吧!說起來,我還是你的小姑那。”

“見過姑母!”

兩人隨口閒聊,說起來了董家的一些事情,生分頓時少了不少。

她從身後拿出一封信件,遞給了董卓。

“前幾日,不知道哪個宦官或是宮女把這信封送到了我的手上。上面說,皇兒在世的時候,想立伯和為帝。”

她的兒子就是漢靈帝劉宏,伯和是劉協的表字。

劉宏在臨終前,並未立太子,主要是他更喜歡劉協,想立他為繼承人。

可何進等外戚勢大,後宮中還是何皇后當家,劉辨才是嫡長子,劉宏只能扶持宦官勢力與之打擂臺。

可天有不測風雲,劉宏死的太早,因此只好把劉協託付給宦官勢力,想讓他們扶持劉協。

可最後宦官勢力和外戚勢力兩敗俱傷,反倒是地方勢力和諸多世家這次吃了個飽,本來就積重難返的大漢,直接到了懸崖半空,只待最後一根稻草。

“真是該殺,這宮中混亂至極,小侄兒明日便讓虎賁軍徹查!”

“仲穎當真不知?”

“是仲穎失職了,小侄兒甘願受罰!”

這些訊息是董卓從宦官口中得知的,宦官沒有實力扶持劉協,可手持二十萬兵馬的董卓有。

給董太皇太后的這封信,也是李儒建議董卓安排人送進來的。

外戚的勢力和宦官的勢力現在全部投靠了董卓,其他勢力都受過這兩方的迫害,只有董卓收他們。

這後宮中,董卓不說一手遮天,最起碼辦一些事情還是沒問題的。

“大漢已到了生死攸關的時刻。”

董太皇太后突然揮了揮手,遮蔽了左右。

“劉辨只會讓大漢走向墳墓……伯和,出來見見你這位叔叔。”

一個八歲孩童毫不膽怯地走了出來,此孩童正是劉協。

之後的事情不出李儒的算計,只要董卓能夠忍住自己的慾望,徐徐圖之,幾年之後,他就是新的王莽,對比劉邦,劉邦四十七歲還是小吏。

王莽篡位失敗了……董卓一定不會。

——————

後面的一些日子,李儒和董卓開始不停接觸各個世家和朝堂上的高官,試探他們的口風,並給他們畫起來了大餅。

某一日,董卓派人把袁紹等世家二代邀請到了府上,閒談的差不多後,董卓直接開門見山。

袁紹直接頂撞,表示不同意,並且道:“天下的人都不會同意你的想法!”

“豎子!天下的事情沒有我不能決定的?我今為之,誰敢不從?爾謂董卓刀為不利乎!”

袁紹當即抽出了手中的劍,“我劍也未嘗不利!!”

“哼!”

說完,袁紹不顧臉色鐵青的董卓,隨後當即轉身離開了董卓的府邸。

這時候的曹操和他父親被貶到了陳留,本來曹嵩是太尉,結果在清算宦官的時候,把他也清算上了,曹操受牽連,也被貶了。

等曹操聽聞董卓的行事,頓時大怒:“奸臣賊子!”

如果不是曹操手中的兵馬數量不足,他非得帶兵回洛陽。

這個時候的曹操還是忠於漢朝的。

就在曹操悶悶不樂的時候,王允王司徒的一封信到了曹操的手中。

連同信一塊送來的,還有一柄七星寶刀,此刀長尺餘,刀身上鑲嵌著七件寶物,不但削鐵如泥,而且破法如凡,是天下一等一的刺客之器。

曹操之前是西園八校尉之一,跟禁軍很熟,而且膽識過人,還被董卓打壓,貶到了陳留這個地方,這也是王允給曹操寫信的原因。

幾日後,董太皇太后死於後宮,永樂宮的房間內。

董太皇太后牽頭廢帝立劉協,和董卓牽頭,這完全是兩種名聲。

很明顯,這是反擊,對董卓的反擊。

劉辨或許懦弱,但何太后性子可不懦弱,手下也是有能人的,不然她也不會想著扶持她家裡人當外戚,誓死也要垂簾聽政。

你可以說大漢的官員好內鬥,只顧自己的家族利益,但你不能說他們菜。

這一天,董卓府中傳來大量的打砸的聲音,可見董卓氣壞了。

早不死,晚不死,偏偏這個時候死,董卓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不過,有一件事讓董卓很高興,太傅袁隗同意廢帝。

同時,也有一件事讓董卓不高興,袁紹已經逃出洛陽。

“找死,這些首鼠兩端的世家!”

袁紹的名聲已經傳出去了,大家都在說袁紹是大漢忠臣,不虧出身於四世三公的袁家。

“袁家已經到了世家的頂點,要麼反,要麼走向衰落,現在發現機會,所以想跟我們聯手佔據天下。桃李滿天下,半官是袁門……四世三公,真是功高震主!”

“不過有了託孤大臣,太傅袁隗的支援,廢帝這件事基本算是成了。”

幾日後,民間傳開一首童謠。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