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

第65章 馬均命運的改變!

現在已是七月,今年是來不及使用這種肥料了,不過在冬季可以將它製成,留待明年初春使用,在明年秋季汝等便可見證它增產的效果了!”

鄧艾欣喜道:“末將明天便讓、讓人將大將軍的強制堆肥令頒、頒佈下去!”

曹爽又想了想道:“吾回洛陽之後,便去命人去請給事中馬均打造些新式鐵梨讓士載所掌管的江北五郡之地來率先使用,吾相信必能很好的節省耕作的人力和畜力!”

在腦海中浮現出後世的堆肥之法時,曹爽的腦海中又想到了曲轅犁這種耕作利器…

使得這種原本在唐朝後期才出現的耕梨在歷史長河中早出現了四五百年。

在漢代耕犁已基本定形,但漢代的犁是長直轅犁,耕地時回頭轉彎不夠靈活,起土費力,效率不很高。

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提到長曲轅犁和“蔚犁”,但因記載不詳,只能推測為短轅犁;唐代初期進一步出現了長曲轅犁。

轉動靈活的“蔚犁”的問世和長曲轅犁的出現為江東犁的最終形成奠定了基礎。其優點是操作時犁身可以擺動,富有機動性,便於深耕,且輕巧柔便,利於迴旋,適宜了江南地區水田面積小的特點,因此短曲轅犁最早出現於江東地區。

其次是增加了犁評和犁建,如推進犁評,可使犁箭向下,犁鏵入土則深。若提起犁評,使犁箭向上,犁鏵入土則淺。

將曲轅犁的犁評、犁箭和犁建三者有機地結合使用,便可適應深耕或淺耕的不同要求,並能使調節耕地深淺規範化,便於精耕細作。

犁壁不僅能碎土,而且可將翻耕的土推到一側,減少耕犁前進的阻力。曲轅犁結構完備,輕便省力,是當時先進的耕犁。

歷經宋、元、明、清各代,耕犁的結構沒有明顯的變化,由此可見其先進性。

鄧艾有些期待的道:“大、大將軍聽您說新式鐵梨能很好的節省人力、畜力,而新式鐵梨亦是由、由馬均這樣的大匠來打造,

末將倒很是期待出自馬均之手的新式鐵梨了,畢、畢竟馬均可是當世魯班,之前經他之手打造出來的東西,每、每一件都可是不凡吶!”

馬鈞年幼時家境貧寒,與鄧艾有口吃的毛病,所以不擅言談卻精於巧思,後來在魏國擔任給事中的官職。

馬鈞在此之前便還原指南車;改進當時操作笨重的織綾機;發明一種由低處向高地引水的龍骨水車,名聲雖然在大魏漸顯,但不受大魏貴族重視,當然了也包括之前的曹爽。

而如今的曹爽早已不是那個看得“近”的爽,而是一個看得遠的爽了,

對如此人才怎能不重視起來,打算此番回洛陽之後便要將如此大才重用起來,對曹爽來說如此大才不用豈不是暴殄天物了。

曹爽吩咐完這些事之後,仔細想了想今日便也沒有其他正事了,便讓鄧艾先回去歇息。

而遠在洛陽的馬均還在自己洛陽城郊外的小院之中繼續沉浸於發明創造之中,他不會想到的是因曹爽的看重,此前一直不受重視的命運將得到翻天覆地的改變。

與此同時,洛陽往荊州的路上,十餘騎正在快馬奔赴荊州…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