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陳帝業

第68章 得政

“四萬民壯勞動六月,其農事便廢,其歲將減穀物三、四十萬石。”

“而巴蜀既下,其民遭受兵戈,其地糧草亦必不足,更須運糧一二歲以促其恢復。”

“是知欲取巴蜀,必積糧三百萬石而後可得,而其軍需、賞賜、撫卹,亦須備錢帛三、四十億方得足之。”

言及此處,他目視陳伯宗,躬身言道。

“將帥用兵,可為奇謀,資費只此十一或便足備。”

“然天子用兵,慮在乾坤,當廟算必成,而後施之。”

“此古之聖王所以百戰百勝之故也。”

陳伯宗聞言頷首,讚許道。

“章公之謀甚詳備,朕知之矣。”

“然則,取巴蜀之後,北地如何可取,章公可為朕言之否?”

章昭達聞言,稍作思量,才道。

“大略天子用兵,慮在國用財計,算在天時人和。”

“大抵北取天下,須先備騎卒二三萬數,積糧數百萬,錢帛數十億,而待北國內部之變。”

“臣之所謀,則我當乘舟師之利,先於深冬取青、萊之地(今山東)。”

“至春深水漲,便北引青、萊之兵,沿大河西上趨鄴城。”

“南引江、淮之兵出徐州沿汴水而向伊、洛。”

“此二路勝,則西取晉陽、北取范陽為穩固,如此,則天下九分,我得其八。”

“而西土關中一隅,即欲頑抗,亦唯束手。”

章昭達又解釋道。

“青、萊、中原,富庶之區,由春至秋又有大河為險,攻鄴不成,足為守禦,而就地徵糧,亦為便宜。”

“河北之土,人民繁盛,戶口殷實,得之可養大軍數十萬,取之頗佳。”

“所慮者,唯北土殘兵,結突厥南下而侵我也,故前時我言當須備騎卒二三萬眾,算在此際矣。”

陳伯宗聞言讚歎道。

“章公長算絕遠,前追張良,後比蜀相,真朕之肱股也。”

“朕今得章公謀算,始知取天下之可以為。”

言罷,陳伯宗環顧左右將軍,繼之道。

“章公既已言謀劃大略,朕心青睞,請諸公我為慮其詳情。”

眾將此時哪還不知,章昭達這謀劃,必定早與皇帝議好,此時托出,不過皇帝示殿中諸人以親近,又欲諸人為其詳情設謀罷了。

眾人於是皆言。

“臣等請為陛下謀之。”

光大元年(567年)五月。

武英殿初講學,陳帝陳伯宗親臨之,會晤諸將,使領軍將軍章昭達出取天下之謀示諸將,令諸將詳之。

司空侯安都、尋陽侯周羅睺多出其力,其謀遂稍得完備。

諸將既知其謀,壯者以之自勵,宿老亦為振奮,皆密之,是以外人皆不得聞。

陳伯宗又詔三吳諸倉徙其糧帛於湓城(今九江)、郢州等上游要地,假為明歲屯田墾殖之備,實為備明歲用兵之費也。

至歲末,共於上游積糧二百餘萬石,其輸糧耗費亦數十萬石,周人用間諜得聞之,其邊將慮有徵伐,亦為戰備。

六月。

陳帝陳伯宗為百官定品秩,大略分九品之官,每品定正從二等。

其年俸,均其正從,則一品折錢六十萬,二品折錢四十五萬,三品折錢三十萬。

四品折錢十六萬,五品折錢十二萬,六品折錢七萬五千,七品折錢四萬五千。

八品折錢二萬七千,九品折錢二萬一千。

通計陳國內外九品之官,文官則四千之數,有吏三萬八千佐之,歲費折錢三億二千萬。

武勳則一萬一千之數,歲費折錢三億三千萬。

陳伯宗既定品秩,即為百官將校追補往歲欠俸,計其數在四億上。

內外文武皆歡悅,鹹俱恭頌聖德,陳伯宗以是大得人心。

是歲,朝廷宮室費錢六千六百萬,勳爵俸祿折錢二千七百萬,並錄前數及其餘耗損,共計官費十二億九千萬。

是歲官費既多,而府庫不虛,實多賴補俸之舉,俸祿既充足,故貪墨所以少。

群下是以皆言皇帝得治政之要。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