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陳帝業

第44章 和親

數日後,陳蒨贊成其事的詔書回送建康。

與之同歸的,還有一份齊帝高湛請與陳國和親、結盟的國書。

高湛在國書中表現得非常誠懇。

他表示自己有一女,聰慧貌美,謙和知禮,與陳國太子甚為般配。

他又表示河北富庶,淮南之地於齊國而言如同雞肋,然而畢竟是其兄高洋所取,不可輕棄。

不過如果陳伯宗願意同自己的女兒結親,那他高湛便是未來南朝天子的婦翁、長輩,淮南之地便可作為嫁妝送給陳國。

而陳國若是與齊國結了親,得了淮南之地,便應該和齊國一起對抗周國。

周國在長安竊取北朝前魏的神器,又在江陵屠戮南朝前梁的皇帝宗室,實在是人神共憤,天理不容的邪惡盜賊,應當由陳、齊這兩個繼承了南北正統的正義同盟,共同消滅。

屆時,陳國取得荊襄、巴蜀,齊國取得關中、河西,兩國以秦嶺、淮河為界,天限南北,永為翁婿姻親,必然是天下萬民的一樁大幸事,功德無量。

不得不說,這份來自鄴城的國書,言辭懇切,姿態低微,且勾畫的未來看起來十分美好。

以至於陳伯宗看完,還以為是高湛被陳軍在淮南的勝利嚇破了膽。

好在陳蒨附在國書之後的一張字條,卻告訴了他,北齊態度的轉變,另有原因。

那字條上,雖只寫了兩行字,但搭配著與國書一同送回的那條已經透過的加稅方案,實在是透露出了極多的資訊。

第一行是。

“周伐齊,兵二十餘萬,突厥寇齊,控弦十餘萬。”

這是在告訴陳伯宗,北齊現在自顧不暇,有傾覆之危。

而他將這份輕量加稅方案與這訊息送回,則在暗示陳伯宗,他已無對齊用兵的想法,希望陳伯宗支援他,達成對齊和議。

第二行是。

“韜光養晦,弄假成真。”

這八個字,則更是微妙。

韜光養晦等於是陳蒨直接說自己不會再往北打了,接下來將會在淮南、江南蓄養民力。

而弄假成真,則表明了陳蒨對接下來陳國戰略方向的態度,即與齊國假戲真作,先做假盟友,再做真盟友,對周對抗,向西發展。

同時,這幾個字,其實也表達了陳蒨希望陳伯宗能主動接受和親之事的態度。

這些話語,陳蒨此刻都不便明白說出。

畢竟,在這個時代,通常只有弱國才會娶強國的公主。

若此事成行,對陳國實在是一件有傷顏面的事情,而對齊國來說,則是找回了些許丟失淮南的顏面,和親一條,屬於是同陳國達成和議的前提之一。

在這件事上,陳蒨需要得到陳伯宗的支援,否則他若是不顧陳伯宗意見,一味強壓,弄不好會橫生枝節。

好在,清楚了此時陳國財政正處於崩潰邊緣的陳伯宗,並沒有反對他的意思。

北周皇帝宇文邕尚能為國事求娶突厥公主。

而今求娶齊國一女,便能為國家、百姓省去數億軍需。

丟掉面子,獲得裡子,又有什麼不可以的呢?

——————

齊河清三年(564年)八月。

陳帝陳蒨為太子伯宗求婚於齊。

齊帝高湛悅,準其婚,以其兄高演之女養為己女,封壽陽公主,以示嫁女即聘以淮南地之意。

九月。

陳安成王陳頊與齊任城王高湝同赴淮上大舟,二王共立國婚之約,又宰牛羊為誓,取輿圖劃分疆界,約定共滅周國。

議成,齊帝高湛徵太尉段韶急赴晉陽備周兵。

是月,陳帝陳蒨振旅而還,雖還,未罷壽陽行在,以尊崇齊帝之女,又示北國保境守土之心。

淮上稍安。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