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之道士下山

第39章 平手

“刺驢劍法”?

如此清新脫俗的名字,倒是同丐幫久負盛名的兩大絕學,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相傳,此劍法的名稱最早出現在南宋時期,乃“神鵰俠”楊過年輕時一句玩笑之語。

想當年,時任蒙古國師的金輪法王造訪大宋,於英雄大會之上會鬥各路高手,以求達到力壓中原武林的目的。

年少之時的“神鵰俠”恰逢其會,靈機一動就口無遮攔了,號稱中原武功,以“打狗棒法”與“刺驢劍法”為首,他所使用的那套劍法,正是“刺驢劍術”了。

可謂傷害性不大侮辱性極強啊,當著金輪法王這位番僧的面,明目張膽地以“禿驢”相待,堪稱“魔法攻擊”,直攻敵人內心,不可謂不強也。

沒想到,多年之後,丐幫某任幫主得到藝業大成的“神鵰俠”相助,創出了一套招式詭異且殺傷力極強的劍法,命名為“刺驢劍法”流傳後世。

聽了這位白蓮使者的話,擎雲明知對方所言非虛,可就是覺得這劍法的名字當著自己的面被提及,心裡感覺怪怪的。

“多說無益,既然尊駕想再比一場,不如你我打個約定如何?”

剛剛到來這位白蓮使者,同方才那位青蓮使者面貌有著八分相像,只是比前者大了幾歲,估摸著能有二十八九歲?

單單參照此人方才出場的身法,擎雲就明白此人的功力絕對不在自己之下,而“刺驢劍法”同樣精妙絕倫,擎雲心裡真就沒什麼底。

或者說,這位白蓮使者應當是自己這些年來,遇到所有對手之中最強的存在了。

“哦,你這是在求饒嗎?”

比起盛氣凌人來,這位白蓮使者絕對在乃弟之上,神情很是孤傲,若非自己的胞弟敗在了擎雲之手,他都未必會拿正眼看擎雲一下。

“貧道想說的是,方才貧道僥倖贏了令弟,就換來了貴幫‘打狗陣’的圍攻。如今你我二人交手,若是貧道再僥倖一次,貴幫是否還要?......”

擎雲的話並沒有說完,不過他要表達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單打獨鬥不行,就直接群毆唄,反正這裡是丐幫的地盤,對方還不是想做什麼都行?

“哈哈哈,你的意思是你能贏了本使者?小道士,本使承認你很厲害,就算是本使在你這個年齡的時候,都遠遠不及你現在的修為。”

“可是,比武講究的是當下,就算本使年長於你,也沒有什麼不公平的地方。”

“這樣吧,今日你我一戰就是最終一戰,無論結果如何,我丐幫絕對不會再追究今日之事。”

“不過,當本使將你手中的長劍挑落之時,希望小道長能夠以泰山派弟子的身份,就爾等之前所犯的過錯說兩聲道歉的話。”

這一次,白蓮使者說的話夠多,卻同樣冷冰冰的,聽聽這話所說的內容,他壓根就沒想過自己會落敗的。

“哈哈,好,好一個白蓮使者!那就讓貧道看一看,你手上的功夫是否像口上的功夫一樣厲害了——”

原本呢,擎雲自己沒什麼好怕的,打不過大不了就閃人唄。

可是,他身後還跟著三位師弟呢,先不說他擎雲能不能從“打狗陣”中突圍出去,這三位師弟絕對是做不到的。

擎雲用言語相激,想的就是讓對方給出一個承諾,不要難為自己的三位師弟。

沒想到對方還真就如了他的願,只是將矛頭完全對準了他擎雲,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就像完全吃定了他一般。

既然都這樣了,那還有什麼好說的呢?

拉開門戶,“斬風”再展。

白蓮使者卻將自己的佩劍甩給一名丐幫弟子,一彎腰從地上將他弟弟掉落的那把長劍撿了起來。

不曉是他的長劍品相不行?還是非要用那柄被擎雲打落的長劍復仇,才能夠平息這位白蓮使者心頭的怒火?

不過,再回想方才這位所說的話語,同樣要挑落擎雲手中的長劍嗎?

沒較量之前就把自己想要的結果說了出來,此人心中的狂傲,可見一斑啊!

“遲師兄,雲師兄他不會落敗吧?他用的還是‘泰山十八盤’嗎?......”

擎雲和白蓮使者的比鬥,遠不及之前同青蓮使者那般激烈。

不說別的,單單這打鬥的速度就不行,都過去三十多個回合了,兩人的長劍愣是沒碰觸到幾次,往往一人進招,另外一人的招數馬上就變了。

說慢吧,這二人手中的劍都在緊忙活著,說快吧,這二人的雙腳都很難離開自己周圍三尺距離。

“刺驢劍法”攏共只有十六式,只是變化多端,根據對手出招的不同,即便同一式往往也會出現不同的角度。

好在之前擎雲已經同那位青蓮使者比鬥了五十個回合,對於“刺驢劍法”已經有了大致的瞭解,只是從這位白蓮使者手中施展出來,威力自是不能同日而語。

怎麼說呢?

青蓮使者重力不重意,一味強攻,同樣的角度刁鑽卻精在一個“快”字,令人防不勝防。

而這位白蓮使者手中的“刺驢劍法”,相對就慢了許多,或者說同一招式中,先慢而後快。

往往在招式即將用老之時,突然再次發力,無論繼續原來的線路還是變更了方向,在最後接觸那一瞬間,迅捷無比。

擎雲所用的當然還是那一套“泰山十八盤”,只是最近在傳授王猛等四人的時候,擎雲對於這套“泰山十八盤”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在泰山之上練這“泰山十八盤”劍法,他甚至都能直接躍到十八盤上去練劍,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習慣了泰山的巍峨,習慣了十八盤的九曲十八彎,雄偉之中有婉轉綿柔,也迎合了“泰山十八盤”有快有慢的節奏。

練習劍法時,有勢可依、有形可循,真山真水同劍法相得益彰,倒是別有一番感覺。

如今到了平地之上,沒有了泰山,沒有了十八盤,有的只是一成不變地劍招,和那千錘百煉形成的習慣。

可是,擎雲不太喜歡這種習慣。

或者說,正是因為對這套劍法太過熟練,讓他覺得不同的情況下使用同樣的招式,似乎達到的效果千差萬別?

為何就不能多一份變化?

應對手的出招而變,力求一擊即中,迅雷不及掩耳,即便對手也覺察到了不妙,亦沒有了迴旋的餘地。

最近這些日子,擎雲腦海中一直在琢磨這件事情,總覺得像是抓住了什麼,仔細再想想卻仍然一無所獲,直到現在同白蓮使者開始交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