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老衲本寂率‘寒山寺’僧眾參見‘佛子’——”
擎雲師兄弟一行五人,一大早就離開了“寒山寺”。
時至正午,“寒山寺”山門大開,以“寒山寺”方丈本寂大師為首的數十名僧眾,早早地就守候在了寺門前。
“阿彌陀佛,本寂大師切莫如此!‘佛子’之名不過是家師的錯愛,大師還是稱呼貧僧‘妙風’即可。”
“寒山寺”門前來了三人,準確地說,是來了三名出家的和尚,兩老一少。
開口說話之人,正是那位出身於莆田南少林,去歲又北上少室山歸認禪宗祖庭,後又被少林方正大師收入門下的妙風和尚。
而跟在妙風和尚身後的兩位老僧,卻是少林寺中與方正大師同輩的兩位師弟,方明和方滅。
此二人長年在少林寺後山修行,一身功夫早已達到一流境界,此次被方丈師兄派下山來,卻是為妙風充當保鏢而來。
畢竟,如今妙風和尚的身份已非往日可比,那可是被少林寺方丈親口封讚的“佛子”啊。
“‘佛子’過謙了!既然如此,老衲就託個大,稱呼您一聲妙風禪師吧!”
好傢伙,“寒山寺”的方丈本寂已經年過五旬,也是打小的童子功練起,如今卻要對一位三十歲不到的妙風低眉順目,甚至還以“禪師”相稱?
“本寂大師隨意即可——”
妙風和尚顯得很是從容,一邊同本寂方丈攀談,一邊還沒忘記同本寂方丈身後的“寒山寺”諸房首座見禮。
“阿彌陀佛,掌門師尊,此處並非講話之所,我等還是先請妙風禪師入寺再詳談如何?”
看到自家師尊似乎只顧得同妙風和尚說話,老半天了還沒請人進去,本寂大師身後一位年輕人說話了。
奇怪的是,此人對本寂大師口稱“掌門師尊”,卻並非是出家的僧人,反而是一位三十歲上下的壯士。
“哦,呵呵,是老衲糊塗了,妙風禪師遠來辛苦,快快裡邊請——”
經過那位壯士的提醒,本寂大師如夢方舒,伸手向著“寒山寺”的山門一指,身後眾僧急忙閃出一條道來。
“阿彌陀佛,妙風焉敢獨自先行?本寂大師請——”
妙風和尚似乎不願爭先,也伸手虛引,最終二人聯袂向著“寒山寺”內行去。
......
“妙風禪師,日前老衲收到少林飛鴿傳書,言道妙風禪師要南下‘講法’,不知是怎樣一個章程?”
在山門外迎接之時,“寒山寺”出動了二十多位有身份之人,而來到方丈室待客之時,有資格入內的卻只有三人而已。
“寒山寺”方丈本寂大師,“藏經閣”首座本緣和尚,再有一位,竟然是方才在山門外出言提醒本寂大師的那位中年壯漢?
而妙風和尚這一邊,只有妙風一人在座,其他兩位方字輩的老僧則靜靜地站在妙風的身後。
原來,就在三日之前,本寂方丈收到了一封來自少林寺的飛鴿傳書,其上內容很簡短,只是說到新晉“佛子”妙風要南下“講法”,希望“寒山寺”能夠提供方便。
“佛子”之說,半年前就傳到了江南之地,而妙風和尚的大名,更是早在數年之前就傳遍了整個江湖。
“東雲”、“南風”、“西令狐”,可不僅僅是說說而已。
任誰都能看出,只要這三位能夠安安穩穩地成長起來,取代甚至超越如今正道武林三大高手的位置,不過是時間問題而已。
在這三人之中,“南風”妙風和尚是唯一一位從江南武林崛起的,又同為佛門弟子,“寒山寺”眾僧自然多有關注。
事實上,“寒山寺”算不得真正的武林門派,甚至上一任方丈壓根就不是習武之人。
也就是從本寂方丈開始,“寒山寺”才零零散散地招收武僧入門,幾十年來,“寒山寺”武僧的人數亦不過三十之數爾。
也正因為本寂方丈習武的原因,這些年才逐漸參與武林事務,只是影響極其有限,就連姑蘇之地都無法做到一家獨大。
倒是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本寂方丈同雲遊至江南的少林方生大師結識,二人亦算是一見如故,講經論武、相談甚歡。
自那以後,“寒山寺”算是攀上了少林派的高枝,但凡重要時節或是門下傑出弟子出山,“寒山寺”必有一份心意送往少室山。
這一來二去的,“寒山寺”在江南武林也逐漸嶄露頭角,甚至有知情之人,業已將“寒山寺”看做少林派在姑蘇一地的分支。
“阿彌陀佛,小僧此次南下名為‘講法’實則秉承家師之念,意欲擇取幾處佛門寺院‘布武’而已。”
“當今江湖,雖說少林、武當有武林泰斗之稱,可魔教雄踞‘黑木崖’,‘五嶽劍派’更是分鎮五嶽,枝蔓遍佈大江南北。”
“北方尚有少林祖庭在,可江南之地卻武風凋零,小僧才南下‘布武’,第一站就從‘寒山寺’開始吧。”
妙風和尚說完,轉頭衝著身後的一名老僧點了點頭,只見那名老僧上前一步,從懷中掏出三本帛書來。
“本寂大師,此乃小僧為‘寒山寺’帶來的三本少林功法,拳法一門‘少林羅漢拳’,掌法一門‘韋陀掌’,以及指法一門‘摩訶指’。”
隨著那名老僧上前獻書,妙風和尚依次道出了三本秘籍的名稱。
“啊,這?......”
饒是本寂方丈經多見廣,手中捧著三本武功秘籍,整個人都不淡定了。
這三本秘籍可不是什麼大路貨,乃是大名鼎鼎的“少林七十二絕技”其中之三啊!
“羅漢拳”和“韋陀掌”多少還差點兒意思,在少林寺中尋常武僧都能接觸到,無非是易學難精而已。
可是,那一門“摩訶指”可非同一般,據說其中一式“三入地獄”,一旦練至大成境界,中指之人當場斃命都是輕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