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搞海產養殖,養海參絕對是條發家致富的好路子。
林宇心裡清楚,前世遼東半島那片海域,多少人靠著海參養殖賺得盆滿缽滿,從海邊的普通漁民變成蓋起小樓、開上汽車的富裕戶。
這東西金貴,不光味道鮮美,滋補功效更是被人看重,不管是酒樓宴席還是尋常百姓家的餐桌,都越來越認海參的價值,市場需求量一年比一年大。
更重要的是,他們青山漁村所在的海灣,水溫、鹽度都跟遼東半島那些優質海參產區相近,海底的岩礁和藻類又多,簡直是天然的海參養殖場。
王大春從小在海邊摸爬滾打,懂潮水、識海況,搞海參養殖比養雞更能發揮他的長處,什麼時候投苗、怎麼防治病害、何時起捕,這些都跟他熟悉的海洋規律息息相關,上手肯定快。
而且海參這東西生命力強,只要把育苗池建好,控制好水質,前期投入後,後續管理不算太複雜,正好適合小翠這種細心人來打理。
等養出規模,直接送進自家加工廠加工成即食海參、海參乾貨,銷路根本不用愁,羅老闆那邊早就盼著有穩定的本地海參貨源了。
王大春剛走沒多久,村長羅全就邁著穩健的步子走進了工地。
他手裡捏著菸袋鍋,目光先在搭起的廠房骨架上打了個轉,然後落在林宇身上,笑著問道:“小宇,這廠房建得咋樣了?進度能趕得上不?”
林宇站起身,指了指已經立起來的鋼柱和初具雛形的屋頂:“挺順利的,鋼結構拼裝快,再有半個月主體就能完工,剩下的就是內部裝修和裝置安裝了。”
“那就好,得抓緊時間啊。”羅全磕了磕菸袋,眼裡帶著期待,“村裡的老少爺們都盼著呢,這次擴大生產,肯定得添不少人手。你有空先把要招的人手定下來,免得到時候真用人了手忙腳亂,抓瞎。”
林宇笑了笑,倒不怎麼急:“村長您放心,咱村的大姑娘小媳婦兒閒著的不少,人手好找。至於具體要多少,得看訂單量,廠子得盈利,就算想多照顧村裡人,用工成本也得盤算著來。”
羅全點點頭,知道林宇做事穩重,便不再多提,轉而說起了另一件事:“對了,鄉里下通知了,辦了所鄉辦小學,讓村裡適齡的孩子都去唸書。你家瑤瑤年紀肯定夠了,可得讓她去。”
林宇一聽,頓時一喜,嗓門都亮了幾分:“這是大好事啊!咱鄉里這還是頭一所小學吧?不知道費了多少勁才辦起來的。”
這年頭,村裡上學的孩子本就少,識得幾個大字的更是鳳毛麟角。
多數人覺得上學沒用,不如在家幫著幹活實在,尤其是姑娘家,家裡要是緊巴,上學的事更是想都別想。
可林宇清楚學習的重要性,當即拍板:“必須去!瑤瑤這丫頭早就對唸書上心了,沒事就纏著她嫂子教認字,連去廣播站都跟著學播報詞,讓她去上學,指定高興壞了。”
他頓了頓,又想起個事兒:“對了村長爺爺,楠楠能去不?”
羅全抽了口煙,搖搖頭:“楠楠是不是有點小?孩子太小,離不得人照顧。再說鄉辦小學在二道溝,離咱青山漁村遠著呢,一路過來不近,他這麼點小不點,能行?”
“再者說,到了學校要是找媽媽,老師也該頭疼了。”
林宇聽了忍不住笑了:“楠楠別看年紀小,懂事著呢,知道是去上學,肯定不會鬧。倒是這路途,確實是個問題,不光楠楠,村裡其他孩子也得走這麼遠。沿途有河、有水坑,還有山林,讓他們自己走,實在不放心。”
他想了想,提議道:“我看不如這樣,上下學找人接送,能踏實些。”
一提這事兒,羅全就犯了難,眉頭皺成個疙瘩:“有人接送自然好,可誰願意去啊?這一來一回得兩個多小時,誰有那功夫耗著?”
林宇拖著下巴琢磨了片刻,問道:“咱們村大概有多少孩子要去上小學?”
“不算多,也就六七個吧。”羅全答道。
“那用我的馬車去接送吧。”林宇當即說道,“有馬車代步,來回頂多半個鐘頭,能省不少事。至於誰來接送,就得麻煩村長爺爺您安排了。實在不行的話,給點兒錢呢?要是給錢,我相信肯定有人願意的!”
羅全一聽,眼睛頓時亮了,菸袋鍋都忘了往嘴裡送:“有馬車的話,那可就太方便了!來回半個鐘頭,啥也不耽誤。要是沒人願意去,我這把老骨頭去也成。只是......你這馬車平時用處不少,給孩子們當校車,不會耽誤你幹活?”
“耽誤啥呀。”林宇笑著擺手,“來回就半個鐘頭,一早一晚加起來也就一個小時,白天該咋用還咋用。再說了,我正打算買車呢,以後這馬車估計用得就少了。”
“買車?”羅全吃了一驚,往前湊了湊,“買啥車?”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