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間半月已過。
這段時間以來,大棚傳出了好訊息,因為處理即時得當,木黴菌並沒有蔓延開來。
菌種們已經長出菌絲,肉眼可見的一天天長大。
就在王大牛等幾家人在大棚和水田裡忙碌的時候,陳凡已經踏上了去泰州赴考的路程。
從西門碼頭上船,花個四十幾文陳凡就能跟著貨船到達泰州。
等到了泰州時,按照縣衙禮房的規定,從海陵縣赴泰州府試的童生全都要在城中四海客棧住宿。
因為到了府試那天,大清早就要由海陵縣的縣學教諭率領考生一齊趕往府試考棚。
府試的考場要比縣試正規的多。
大梁縣試的考場一般為考棚或者縣衙大堂。
大堂的兩側及走廊下設桌椅作考試用。
州縣衙門的大堂為進大門後的第一個堂,多為五間兩卷共十間,極其寬敞,是州縣官審理大案要案、執行排衙規矩之處。
陳凡的記憶中,縣試是個黎明,所有考生都要攜帶裝入筆墨硯臺和吃食的長耳竹籃在縣衙前面等候,其時尚未天亮,縣衙前燈燭輝煌。
前任海陵知縣高坐於大門外的臺上,兩旁胥吏分立,按策點名,廩保相認,授卷後童生才可以提籃入場。
這一套規矩有個俗稱,叫做“觀場”。
陳凡後來在安定書院聽說,因為南直是富裕之地,故而縣衙考試還有桌椅提供,有的窮地方的州縣,桌椅都要考生自備。
但考生很多都是鄉下人,不可能從鄉下將桌椅扛開,故而只能在城裡借用或者租用。
考生人多,借不到或者租不到桌子時,甚至連飯鋪裡的飯桌、賣肉的案板都扛了來,弄得考生一身油膩。
有人就為此作詩《竹枝詞》雲:
國家考試太堂皇,
多少書生坐大堂。
油板扛來當試案,
考完衣服油光光。
所以相比縣試,府試就要正規多了。
大梁府一級的考試,都是有專門的考棚的。
而且考棚極大,因為東南各省文風很盛的地方,譬如蘇杭、揚州、淮州等地,一個府試,動輒便有上萬人赴考。
陳凡到了泰州,去了四海客棧將行李放下後便去熟悉“考場”去了。
雖然他在泰州生活過一段時間,但還真沒機會來這府試考棚。
府試考棚又叫“科場”,除了用來府試之外,還是提學官按臨地方的臨時衙門,兩旁大門內有大院,是應考這聚集等候點名之處。
考試時,聽說大院擠滿了賣各種食物的商販。
穿過大院往北是穿堂大廳,知府到時候就是在這裡點名。
過了穿堂大廳,又是一個很大的院子,正面為大堂,是各級官員考試時監臨之處。
院中東西各有一個大敞棚,約三十多間。
這裡便是考生真正考試的地方了。
陳凡一眼看去,敞棚中列有一排排的長條桌和條凳,每一排的長度都跟敞棚相等。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