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羅:武魂天道符籙,請神三清!

第121章 最佳的未來!道教的發展!(求追讀)

夕陽如血,斗羅大陸再度歸於平靜,風沙不再遮蔽天日,血雨不再灑落山川。那曾令萬靈戰慄的武魂殿,如今不過是歷史塵埃裡翻卷的餘燼。大劫之後,陳休站在神祇遺落的高臺上,望著萬里山河,目中澄明如洗。

“師尊,我們真的贏了。”身穿白衣的少年弟子緩緩走來,手中執著一柄沉靜無華的塵拂。

陳休回首,眼神中沒有歡喜,卻多了一分深沉的責任。“不,我們不是贏了,而是該開始新的時代了。”

他望向遠方,那是萬千魂師的土地,是曾經戰火紛飛的戰場,如今卻被耕牛取代,綠野如茵。那些曾經在魂力中沉淪的人,如今正翻土、播種,粗布麻衣中透著一種新的氣息——魂師的勞動化,不再是空談。

陳休曾是一個魂力低微的魂師,他的武魂不強,只是一盞青燈,卻因這盞燈,照見了無數靈魂深處的混沌。他悟出了道,創出了一個融合魂師修行與天地自然的全新體系——道教。

他講究魂力與天地同化,強調魂師不應僅為權力鬥爭,不應沉溺殺伐,而應“以魂為器,以道為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武魂殿的覆滅,就是這個理念的開端。

道教立宗,重塑魂師之道

武魂城陷落之後,斗羅大陸進入短暫的權力真空。各大宗門蠢蠢欲動,試圖瓜分武魂殿留下的空殼,但卻發現陳休早已帶著一眾弟子,以“道教”之名,接管了武魂殿舊部,穩定了亂局。

“我們不奪人之地,不取人之財,不求權柄。”陳休面對各宗門代表這樣說道,“只願開宗立教,施教於民,讓魂師歸於人民,化殺機為生機。”

許多老者初聽時冷笑連連,認為這是天方夜譚,但三月之後,來自南方的小鎮魂師李庚在田間使用青藤武魂催生農作物,被當地百姓奉為“田神”;北境邊陲的少女魂師蘇晚,以冰雪武魂替百姓儲藏糧食,防止腐敗……這樣的案例,三年內在斗羅大陸廣泛蔓延。

魂師,不再是殺伐機器,而是百業興起的源泉。

魂師勞動化,道教弟子下鄉記

“魂不止戰,還可育人、興農、濟工、固國。”

這是道教傳播最廣的一句教義。

陳休規定,所有道教弟子需在初成魂師後,放棄修煉半年,前往指定村鎮進行服務:或是為百姓醫病療傷,或是教授孩童識字,或是開渠引水、築壩蓄能。

“道,不在深山古殿,而在人間煙火。”

這一年,道教弟子白慕塵在西南邊疆替村民治療瘴癘之毒,被數百戶人家尊稱為“白真人”;同年,雷姓魂師在大漠修建魂力水渠,解救四千人乾旱之苦,道教聲望如日中天。

魂力為民,道術治世

昔日,魂師修煉講究閉門苦修,極少問世。但道教卻提出了“外煉內修”的理論,強調修煉不應脫離實際,不應只為成神昇仙,而應為“道行天下”。

為此,陳休親自撰寫《道魂五經》,將魂師的修行劃分為“入道”、“問道”、“行道”、“化道”、“證道”五大階段:

入道:覺醒武魂,修身齊性;

問道:走入世間,觀人間疾苦;

行道:以魂助人,為民立功;

化道:魂力入世,天地合一;

證道:悟道成聖,立心天地。

這一理論,徹底改變了魂師的修煉路徑。一夜之間,無數修士放棄內鬥,轉而投身教化、農業、建設、醫術之中。戰爭終結,和平與未來

隨著武魂殿遺留勢力被逐一肅清,陳休也逐步將道教建立為一個開放型的組織,不設門檻,不限出身,凡心向善、有魂者皆可修習道法。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