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伊東玉之助的帶領下,人們一個接一個地彎腰穿過低矮的茶室入口走入室內。
跟在最後的攝影師穩住攝像機,將鏡頭對準了金丸座內部。
很快,一派熱火朝天的工作景象便映入了觀眾眼簾。人們或扛著器材、或捧著裝飾、或舉著喇叭,調燈光的、校音軌的、搭佈景的……來來往往的人們各司其職,緊張而有序地為即將到來的演出做著準備。
“哇……”
被氣氛感染的一行人發出小小的驚歎,跟隨伊東玉之助避開來回奔波的人群繼續向前走著。
“那裡是花道——”伊東玉之助在正廳停下腳步,指著舞臺右側延伸出的一條貫穿了整個劇場的木質通道道:“花道盡頭的那間小木屋叫鳥屋,是演員的休息室,演員在登場和退場時都會走這條路,兩旁的空位之後會放上坐墊作為觀眾席,因為能近距離看到喜歡的演員,所以花道邊上的坐席都很受歡迎。”
“另外花道底下其實是中空的,中間還有一個隱形升降臺可以供演員登場,”伊東玉之助指著靠近主舞臺的一段路又指了指舞臺正中央,介紹到:“和主舞臺的升降臺一樣,都是由人力驅動的。”
“人力驅動?”毛利蘭好奇地打量著兩處。
“沒錯,都是由好幾個人一起在下面往上推,主舞臺還可以由人推動著左右旋轉,是旋轉舞臺——”河竹乙彌上前一步,加入了對話,“不僅是升降臺,像掛筋、飄雪、控制光線等都是依靠人力執行,絕對遵循傳統。”
攝像頭適時拉遠了一些,將問答雙方都框進了畫面內。
“掛筋?飄雪?”一個問題解決,新的問題又跟著出現了,毛利蘭歪歪腦袋,臉上寫滿了問號。
“啊,掛筋就是那個——”河竹乙彌被可愛到了,臉上不由帶上了點真切的笑容,抬手指了指上頭解釋道:“那個很像吊車的裝置就叫掛筋,演員就是依靠這個吊起來,在半空中表演的。”
“至於飄雪,其實是一種渲染氣氛的手法——”河竹乙彌看向毛利蘭,眼裡帶著興味,略帶神秘地眨眼道:“你們可以仔細看看劇場的頂棚。”
“啊,房頂是格子的誒!”步美抬手一指,像發現了新大陸。
“是的,用竹子編成格子做頂棚可以用來做飄雪一類的效果——”片岡蓮華傾下身,指了指一旁牆上的木階道:“工作人員可以從那裡爬到頂上幫忙撒雪粉、花瓣,或是幫助綁在掛筋上的演員移動。”
“好像夢迴了一百年前……”毛利蘭輕聲慨嘆。
“可不止一百年啊!”伊東玉之助笑著糾正,“金丸座可是近幕府末期天保時代時經幕府認可所建,也是日本現存最古老的劇院哦!”
“是啊,能在這裡進行演出對於演員來說真的是無上的光榮——”片岡蓮華雙手交握,偏頭和竹馬對視,“簡直像在做夢一樣!”
伊東玉之助重重點頭,肯定了片岡蓮華的說法,視線交錯間,氣氛莫名曖昧了起來。
“咳嗯!”羅臼辰彥重重咳了一聲,打斷了兩人的對視。
“說起來,現在差不多是時間排練了吧?”羅臼辰彥抬起手腕,裝模作業地看了看手錶。
“的確,再不開始怕是來不及了——”河竹乙彌將眾人的注意力拉了過來,頓了頓,突然勾起一個壞笑道:“各位要不要一起去體會一下地獄的最底層(奈落の底)?”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