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天生神將已隕落,中興四將未躍升
如今,在趙吉原主宋徽宗時期,北宋的朝政和軍政,腐敗得如同參天大樹,已被蛀空成了一根參天朽木。趙吉要御駕親征方臘,不但能用實戰操練大宋的兵將,也能使自己至於過早地陷入溫柔鄉中不能自拔……
思慮至此,趙吉提筆在御用宣紙上親自寫下聖旨……
聖旨的內容大意就是:
調監軍西北的知樞密院事大宦官童貫南歸;
童貫領樞密院事,改任江、淮、荊、浙路宣撫使,臨軍東南……
遣西軍中曾大破過西夏軍的承宣使、保信軍節度使、馬軍司副都指揮使劉延慶,攜其次子【領防禦使】、郎延路兵馬都監劉光世,抽調大宋西軍一萬名能征善戰的兵將,由童貫監軍,火速南下,去往杭州,準備剿匪……
趙吉對內侍宦官命令道:“交給傳旨宦官,將朕親筆寫的這道聖旨,用八百里快馬加急,送往西北軍營宣旨於童貫、种師道、劉延慶、劉光世。並令童貫、劉延慶、劉光世聽旨後,立即南下。”
“小奴遵旨。”內侍宦官手捧聖旨,退下交於傳宦官去了……
趙吉之所以要用童貫、劉延慶、劉光世率領西軍中的一萬騎精兵南下準備去徵方臘,原因就是他這個穿越者,是知道在真實的歷史中,也是這幾位作為主將,把橫行東南的那場聲勢浩大的方臘起義給剿滅掉的。
童貫至今領兵已經十四年,特別是他與如今北宋作戰能力最強的西軍各層將領關係處得都非常好。大宦官童貫在軍中向來有威望,讓他來作臨軍,能協調好軍中各部。
至於身為北宋六賊之一的童貫,趙吉覺得他暫時還有用,那麼就先留著童貫在徵方臘發揮他最後的作用吧!
客觀地說,臨軍、領軍十四年的童貫,除了貪財、與蔡京勾結之外,在之前的徵西夏的戰役中,他還是有功的。
期間,童貫唯一重大指揮失誤就是,在去年的宣和元年三月,童貫強行命令、逼迫素有“天生神將”之名的西軍名將劉法,出戰西夏軍,導致劉法戰死。
劉法是誰?趙吉記得,劉法是河中府人,北宋名將,有“時論名將必以法為首”之說。
劉法揚名於危難之中,長期征戰邊塞,成名於宋夏戰爭,身經百戰,被敵人稱為“天生神將”,對北宋進擊河湟起到重要作用,官至北宋熙河經略使。
在趙吉的原主宋徽宗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三月,童貫命已任熙河經略使的劉法,率兵攻打西夏統安城(即青海割牛城),劉法認為西夏軍雖經宋軍重創,但是元氣未傷,貿然出兵深入敵腹地,勝算不大,不願冒險進兵……
彼時,知樞密院事、臨軍西北的童貫,急於建立更大的軍功,便以權力威之、用言語激之,迫使劉法率部出征……
劉法沒有辦法了!他只好按童貫之命,率部貿然出兵深入西夏軍腹地,結果,遭遇敵軍重兵圍攻……
劉法率部力戰不敵,他在突圍途中墜崖,雙足折斷重傷,被西夏軍殺死了,北宋末年一代名將隕落……
最可氣的就是,此戰之後,童貫將戰敗的罪責,推卸給劉法,說劉法指揮不利……
這事,就發生在去年的宣和元年,留在趙吉原主宋徽宗腦海裡的殘留記憶,卻不知道大宋天生神將隕落的真正原因,還只侷限於知樞密院事、臨軍西北的大宦官童貫所寫奏報中陣述的假相------熙河經略使劉法率兵貪功冒進、深入敵腹地,攻打西夏統安城之戰中,劉法指揮不利,戰死而亡……
因此,一代名將戰死沙場後,沒有得到英雄之名,家屬也沒有得到朝廷應該給優厚撫卹……
劉法的兒子正在軍中為偏將的劉正彥,暗中憤憤不平,但只能憋著不滿之意,對趙家天子也開始不太信任了。
可是,作為知道這段歷史真相的趙吉,絕對是知道童貫為了把自己開脫出去,而瞞報了一代名將劉法戰死沙場的真實經過……
其實,去年劉法戰死後,其部並沒有被全殲,有逃回者是知道實情的,但是,山高皇帝遠,劉法部的敗軍無法向朝廷、向皇帝陣述劉法戰死的真正原因……
但是,當時正直的大臣李綱,就覺得一代名將劉法身經百戰,怎麼可能犯那種“貪功冒進、深入敵腹”的低階軍事指揮錯誤呢?
何況,大宋按嚴格的軍事調兵作戰制度,熙河經略使劉法沒有經過知樞密院事、臨軍西北的大宦官童貫的同意,他怎麼可能敢領兵深入敵軍腹地,去攻打西夏統安城呢?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