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元慶帶著張鵬和郭英跑了幾天之後,就是讓他們來負責跑市場的活。
他很清楚,做老闆的,要是事事都親力親為,那麼事業必然是無法發展狀態的。
張鵬和郭英還算有點潛力,該是培養就應該是進行培養。
另外,陳元慶也在店鋪的門上,給貼上了招聘資訊。
招聘資訊上,陳元慶對學歷,是有著些要求,需要初中學歷。
相比起農村而言,城市當中對教育要更加重視,教育資源也更加的好。
初中的學歷要求雖然高了點,可也有大把的人能夠滿足。
陳元慶也並不介意說,放寬學歷的要求。
前提是,在看到這個要求,即使自己的學歷不滿足,卻又是敢來應聘。
勇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
陳元慶不怕什麼都不會,不會只是說明沒有學過,只要有心學就能夠學會。
先是招到了三個人,兩男兩女。
男的自然就是負責進行送貨。
陳元慶已經給採購了三輪車。
得要人力蹬的拉貨三輪,這種三輪車到了二十一世紀初,依舊是很多做生意人的好幫手。
能夠弄得起摩托車的,畢竟是少數。
至於說女的,主要負責在店內賣酒,以及進行統計發貨的工作。
等到一切都差不多走上正軌之後,陳元慶將張鵬給任命為市裡的負責人,就準備回了。
走之前,陳元慶自然是和張鵬、郭英進行談話:“市裡面是我們走出的第一步,卻不是唯一的一步。你們在市裡,要多培養人,接下來你們會到蓉城、渝州去開拓市場。然後到其他省開拓市場,我們的最終目標是讓酒賣遍全國各地。”
陳元慶和倆人交代了不少的事情,要求他們先把市裡的市場給鞏固好。
另外就是,要他們多思考多學習。
他們的能力還需要成長。
實際上,陳元慶這段時間在市裡,親自上陣做了不少事情,感覺自己都成長了不少。
很多東西,以前是理論的,現在算是實操了。
每次實操之後,陳元慶都還是保持著總結的習慣,看哪裡沒有做好,後面進行改進。
重生之後,陳元慶倒是養成了不少好習慣。
比如說吾日三省吾身。
離開市裡回到陳家灣,很明顯的感覺到陳家灣有了不少的變化。
陳元凱和陳元明家的房子,已經是給拆掉。
土地被重新的給平整了出來,用作新釀酒車間的修建。
兩家此時只能去別家借住一下,同時也是在籌備新房建設的事情。
新修建的三間釀酒車間正在進行施工,一間濃香酒車間,兩間清香酒車間。
之前的時候,車間的修建,大量的使用本隊的人。
而現在,車間的修建工地、新房建設現場、採石場裡,都是招募了大量其他生產隊的人來幹活。
沒有辦法,釀酒車間裡面,對勞動力的需求不小。
現在有四個車間,除了濃香酒車間之外,其餘三個車間都是火力全開,每天都會進行釀酒。
而在缺乏機器的情況下,很多事情都需要人力來完成。
所以,每個車間對人力的需求很高。
“元慶,現在車間裡頭,人要得多。我們本隊已經抽不出人到車間裡面幹活碌了。這又是新修三個車間,這工人的事情,你看咋個弄呢?”
陳元慶坐在一張粗獷風格的木桌上面,這木桌一看就知道,是隨意給搞的。
說白了,就是一個架子上面放了塊木板。
不結實,但能用。
這裡是一處臨時搭建起來的草棚子,現在作為廠裡的食堂。
現在吃飯的人多了,再是在陳家做飯,自然不合適,乾脆的整了個專門的食堂。
整個食堂要供應近兩百人的飯食,有十幾個人在食堂裡面幹活。
大部分自然是婦女。
此時的九隊,各家除了實在做不動的人,就沒有閒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