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抗聯歲月

第19章 疆域

十幾個人就讓陸北覺得煩躁,按照後世操作八十二毫米迫擊炮的訓練期需要半年,還是有計算器的前提下,這群算千以內數字計算都迷糊。

沒轍,硬著頭皮也得上。

只有教會他們如何標準化,才能儘可能讓更多戰士熟練上手,這些各團炮兵隊炮手也算是老手,但基本都吃熟練度。

讓他們使用迫擊炮、擲彈筒,敲敵人的火力點也是一打一個準,但教其他人學,架不住嘴笨,只能把自己急的團團轉。

一群人坐在河灘上,陸北叫人搬來樺木製作的簡易黑板,用木炭在上面畫出彈道夾角示意圖,回答每一位戰士的疑惑。

團長馮志剛遠遠地站在一棵槐樹下,不知何時,夏雲傑軍長來到他身旁。

“能有這樣專業的年輕人加入咱們,這是好事,早晚有一天能將日寇驅逐出境。”

“老夏。”

馮志剛吃驚的回頭看去:“你怎麼來了?”

“隨便看看,檢查一下各部隊訓練工作,經過劉侉子屯的戰鬥,各部損失很大,你們三團是傷亡最大,你引起重視。”

“是!”

夏軍長說:“一定要安撫各級指戰員的思想,明確抗戰必勝的理念,犧牲雖然是在所難免的,但不能白白犧牲。

三江百姓把孩子交給咱們,是相信咱們能勝利。”

“明白。”

點點頭,夏軍長說道:“近期三團主力還是以休整訓練為主,儘量不參加作戰任務。”

馮志剛也知道,三團傷亡慘重,雖然軍心可用,但戰鬥力可不是軍心能完全彌補的,主要工作方向當放在休養生息、積蓄力量上。

看著路邊七八匹滿載物資的馬匹,甚至馬背上還繫著一塊黑板,這些東西都是從開拓團的日本學校搬來的,第六軍幾乎把開拓團留下的東西都打包帶走。

馮志剛問道:“老夏,你這是?”

“去一趟抗聯軍校,學校缺少教學用具和一些物資,正好這次戰鬥繳獲不少,送給軍校學員使用。”

聊了幾句,夏軍長走向河灘,親自慰問了眾人,鼓勵陸北將技術經驗傳授給其他同志,為隊伍培養一批優秀且專業的炮兵。

硬著頭皮陸北答應下來,自己並不是炮兵專業,但也只能硬著頭皮上,在抗聯這座革命的大熔爐中,誰又不是硬著頭皮克服各種困難?

······

半個多月過去,直到七月中旬。

夜晚。

滿身疲憊的陸北扛著樺木黑板,坐在火堆旁用刺刀削黑板,木板表面已經被炭筆染成黑色,每用過一次,陸北就得拿著刺刀將表面削掉。

炮兵隊的同志正在用樺樹皮當筆記本,絞盡腦汁計算滾加滾減,實在不行便數指頭,估計十個手指頭挺不夠用的。

而在另外一堆篝火旁,抗聯小鬼們規規矩矩坐在草地上。

團部警衛員跑來,讓支部書記呂三思和連隊長張威山去開會,坐在火堆旁的陸北抬頭看了眼。

削好木板後,陸北憑著記憶力在木板上畫出地圖,這是小鬼們第一次知道自己的國家居然有如此廣袤的疆域。

“陸老師,湯原在哪兒?”一個小鬼問。

陸北點燃松木將木板照亮,指著地圖北端一角:“在這裡,東邊佳木斯鎮,再往北是鶴崗,往南是依蘭。”

“那老師來自哪裡?”

“南邊。”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