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抗聯歲月

第86章 除夕夜

實際訓練對於老戰士們來說接受比較強,能夠身體力行感受戰術訓練,印象也較為深刻,可輪到理論課程時,就有些吃力。

陸北要從最基本的戰鬥理論說起,從日軍軍隊編制及武器火力配置,推測出他們的具體兵力數量,例如偵察敵情時該如何記錄。

不能如以往那樣,瞧見敵軍便風風火火跑回去,估摸大概說一個數,那樣不利於指揮官對於戰場情況的判斷。要將偵察到的敵軍編制、火力、重要軍事設施,做一個儘可能詳細的彙報。而指揮官則需要透過這些情況,判斷敵軍意圖,考慮到部隊通訊不便,一旦發現敵情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但前提是在不與自身命令發生衝突的前提下。

這些問題陸北只需要強調即可,團內例如王貴等人,都是在抗聯軍校系統性學習過。

在制定訓練大綱時,陸北也是向王貴進行協商,也讓陸北明白抗聯並非是野路子部隊,一部分幹部也是經過系統性軍事培訓,不僅掌握偵察、警戒、進攻、防禦、宿營、行軍等軍事指揮知識,還了解氣象、地理,軍用地圖的識別、比例尺的使用、測算距離等方方面面。

同時特別性培訓過游擊戰術和地方工作,這是十分重要的。

但去過抗聯軍校培訓的幹部畢竟在少數,隨著日寇的討伐作戰,軍校已經處於半停滯狀態,也沒有時間去對部隊的幹部們進行系統性教學。

整個第三團都開始如火如荼的訓練工作,政治幹部提升思想,軍事幹部教授軍事知識,老戰士傳授單兵作戰技巧。各種團結會、文藝會、訴苦會、誓言會在每個連隊的密營駐地都在開展。

陸北則督促檢查訓練工作,每個晚上都會輪流去各個密營營地,向戰士們進行宣傳,讓他們明白抗日的必然性、正義性、成功性。

讓戰士們明白,為什麼戰鬥,為誰而戰鬥。

也要向他們說明全面性抗日和片面性抗日,很多戰士在心裡覺得自己是受日寇和漢奸壓迫欺負,所以要反抗,對於那些日寇統治下的老百姓,則心有怨言,認為他們是順民,思想覺悟差。

對於大戶人家和地主,有階級仇視性,認為他們和日寇都是同一類人。

在三連的密營駐地大屋內,陸北向戰士們說:“抗日並非抗聯的事情,以往是義勇軍,可義勇軍也絕非有秩序的、講統一部署的,其中很多人是為了護衛鄉梓,或者反抗侵略者,但都是有同一個目標,那就是打敗日本侵略者。

日寇在東北有數十萬部隊,而我們抗聯只有三萬,敵我力量懸殊。如果不願意接納團結各行各業的人,那麼是會失敗的,我們抗聯也是落後的。

抗日絕非是獨屬於抗聯的使命責任,而是東北三千萬百姓的使命責任,也是全國四萬萬同胞的責任。我們要爭取他們加入,統一進來一起抗日,只有團結一致,我們才能夠獲得勝利。”

“現在啊~~~”

陸北說:“有很多同志來到抗聯,隊伍裡有支部書記、有文化教員,讓他們認識字、懂得思考問題、開闊了視野,就覺得比村裡的老百姓更厲害。

同志們,永遠不要忘記自己來自何處,我們來自三千萬被日寇鐵蹄壓迫下的東北,來自被日本帝國主義壓迫下的中國,我們是同一種人。

他們不是甘願充當順民,只是抗聯力量太弱,沒有辦法去解救他們,我們應當感到羞愧。所以我們要團結一心,將他們從日寇統治的鐵蹄下解救出來,團結能團結的一切力量,最終徹底打敗侵略者。”

一番思想教育,讓戰士們得到改造,是從精神上徹徹底底得到改造,成為一名合格的抗聯戰士。

在訓練工作進行一段時間後,參謀長馮志剛率領軍部警衛連的同志回到湯原。

據他所說,他帶領兄弟部隊將負責此次討伐的日偽軍機動兵力,第四師團一個大隊、偽軍四十騎兵團,一路牽著鼻子走,打到依蘭和樺南的交界處。

喪失戰鬥慾望的日偽軍灰溜溜回去,而第六軍各兄弟團,也開始在當地開闢游擊區。

此次回到湯原,是因為聯軍司令部和地委領導的命令,要對抗聯進行改編。

······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