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城。
三十多年前,楊堅廢北周靜帝,自立為帝,建立了隋朝。由於楊堅是以北周舊臣取而代之建立的新王朝,故隋初仍以漢長安城為都。然而這只是權宜之計,這座自漢興以來已歷八百年之久的舊都城已不再適合新的大一統王朝的需要。首先,漢長安城歷時已久,城中宮宇朽蠹,供水、排水嚴重不暢,汙水往往聚而不洩,以至生活用水多受汙染,水質鹹鹵,難以飲用。其次,漢長安城北臨渭水,由於渭河不時南北擺動,都城有被水淹的危險。出於以上考慮,隋文帝決定另遷新都。
對於新都的選址,經過一番認真的調查後,隋文帝選在距漢長安城東南二十里的龍首原之南。
隋文帝準備放棄漢都,另擇新址,龍首原南區成了首選之地。龍首原南這塊平原相對於北區來說,地勢相對起伏較大,愈向東南,地勢愈高。但是原面開闊,面積更廣。選作都城更有迴旋的餘地。而且更便於從東西兩面引水入城,解決城市用水的問題。同時原南依靠山原,將都城與渭河遠遠隔開,再無洪水沒都的危險。
隋文帝楊堅於開皇二年六月丙申正式頒詔,任命左僕射高熲為營建新都大監,將作大匠劉龍、太子左庶子宇文愷為副監,太府少卿張煲為監丞,開始營建新都。第二年三月即已基本建成宮室。同月,隋文帝遷入新都。自決策建都到遷都,只用了十個月的時間。當時除外郭城垣還來不及建成外,其他如宮城、皇城、宮殿、官署、坊裡、住宅、兩市、寺觀及龍首、清明、永安等城市引水渠道多已建成,修建速度相當快捷。這一方面由於新都規劃完善,組織施工有方;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新都不少宮殿、官署是從漢長安故城遷建的。不管怎樣,如此龐大的鴻篇鉅製能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完成,仍然體現出設計者與施工者的天才神工了。
“天上龍肉,地上驢肉,十文錢一斤!”
“布匹,三十文錢一匹!”
“冰糖葫蘆,又酸又甜的冰糖葫蘆!”
…………
經楊堅、楊廣父子三十多年的苦心經營。時至今日,大興城之繁華鼎盛,與大明京師、蒙古大都不分伯仲,鼎足而立,更勝大清燕京、大宋臨安,乃赤縣神州上人口最多,經濟最繁華的城池之一。
烈陽高懸,金燦燦的陽光落在大興城那高達十餘丈,似有參天之勢的外城城牆上,炫目生輝,襯托的整座大興城,就如一個不可戰勝的巨人。隨著熙熙攘攘的人潮,邁入大興城後,街道寬達數丈,行人如梭,川流不息。
街道兩旁,散落著小商小販,叫買著各式各樣的貨物,行走在街道上的人兒,縱然粗布麻衣,面上仍掛著其他城池的平頭百姓所沒有的東西:自豪!
“好繁華啊!”
“成都城與大興城一比,根本就是個鄉下地方。”
“主人,我們能不能去買點東西?”
…………
熙熙攘攘的人潮中,楊拓與梅蘭竹菊四劍,如一滴融入無邊汪洋般的清水般,進入了這大隋帝都,親眼見證大興城的熱鬧昌盛。擁有前世記憶的楊拓,對眼前這一切尚未無礙,雙目瀉出溫潤虹光,津津有味的打量著這對他而言,間隔了無盡歲月的王朝盛景。
梅蘭竹菊四劍卻沒楊拓這麼好的涵養,出身西域之地的四劍,只覺眼前這一切充滿了震撼,大驚小怪的叫出聲來。惹得周遭之人紛紛側目,注視四劍的眼神,染上一抹發自內心的鄙視。
“咳咳咳。”
周遭射來的目光,讓楊拓很不舒服,乾咳數聲,以此種方式制止四劍繼續丟自己的臉面。
“四劍,不要鬧了,”楊拓正色道,“我們先找個地方吃一頓,然後把追回來的貨物送給貨主。如果,你們對大興城感興趣,明日我陪你們逛逛就是了。”
“是,主人。”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