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洋,你去小慈恩寺吧,我們這裡你不用擔心。”最終丹增活佛還是堅持讓白洋前往小慈恩寺。
小慈恩寺在國外間諜逃亡路線的必經之路,遠比益西林卡要危險。
而且,小慈恩寺因為千年傳承一直式微,也僅僅有一名護寺之僧,投鼠忌器之下說不好會讓外國間諜逃之夭夭。
丹增活佛見白洋依舊遲疑,他直接說道“:你揹包裡的諸葛連弩應該不止一把吧,給我們留下幾把。”
這?誠如丹增活佛所說,佛陀也有金剛怒目。白洋還是不忍活佛修持甚深般若的高僧破殺戒。
無論是丹增活佛還是頓珠這樣的小沙彌都是虔誠修行,持心受戒的苦修士,實不該沾染紅塵。
他們日常唸經、辯經,種植青稞、蔬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枯燥且乏味。
有信徒前來供養,也僅僅接受布匹、鹽巴、酥油和茶葉,也只有在冬日蔬菜匱乏的時節,才會接受蔬菜和少量的肉。
活佛他們辛苦修持,不主張磨礪肉體而追求精神超脫。
既不會一杯清水少量青稞維持日常生命,也不會貪婪口腹之慾。
打掃是修行、種植是修行,自己縫製僧袍也是修行。
日常就是修行。
成為喇嘛後,就可以外出遊歷、交流,為信徒佈施醫藥。
這就是這些苦修士的日常。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丹增活佛雙手合十,目光炯炯地看著白洋,佛陀與國家同樣虔誠。
白洋百般得不忍,還是抵不過活佛的虔誠,他放下揹包從裡面拿出十把諸葛連弩交給丹增活佛。
“活佛,您保重,注意安全。”白洋還是忍不住地叮囑道“:龐局長和森叔會過來支援。”
“那個,活佛事後這諸葛連弩您一定要交給森叔啊。”白洋看著交到丹增活佛手中的諸葛連弩,撓撓頭有些不好意思。
“您一定要交給森叔啊。”白洋用祈求、楚楚可憐的眼神不住地拜託。
“行,趕緊滾蛋。”丹增活佛忍不住地給了他一個暴慄,笑罵著指向門外。
白洋的憊懶就是丹增活佛這樣的高僧也會忍不住破功。
小慈恩寺在益西林卡西北方向,坐落於一個四季如春的幽谷谷口。
人不多,比益西林卡更少,總共五個人,偶爾會和益西林卡或者寨子互通有無之外,很少與外界接觸。
衣食住行都是親力親為,丹增活佛口中的龍樹老和尚甚至是紡線、織布的高手。
但他們卻是傳承玄奘、窺基法脈的法相宗,南宋末年遷居於此,致力於完善法相宗的知行合一。
同時,小慈恩寺也是最早來到九宮連環寨的人。
來到九宮連環寨他們沒有佔據風水寶地,躲到了深山幽谷。
他們算是國內唯一傳承有序的法相宗的法脈。
法相宗自玄奘法師起始,經歷二祖窺基、三祖慧沼的輝煌,四祖智周的守成式微。
至唐武宗滅佛的會昌法難,法相宗幾盡斷絕,小慈恩寺是千年歲月的星星之火。
這也是小慈恩寺的由來。
白洋離開益西林卡,並沒有立刻前往小慈恩寺。
他仔細地檢視了前來此地的幾條通道,發現並沒有其他人的痕跡,這才悄悄鬆口氣。
腳踩著沙礫碎石,白洋終於沒了飛躍靈寶峰的緊迫,心頭終於有了幾分從容。
對於幾個外國間諜的行蹤也有了考量,被動挨打可不是九宮連環寨的風格。
不說九宮連環寨,就是滇西縣也屬於那種窮山僻壤,支柱產業是旅遊業,有小規模的採礦業,農業根本維持不住自給自足,尤其是退耕還林還草之後。
這樣的地方自然不會引起外國間諜的注意,唯一能讓他們關注的只有當地駐軍。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