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康氏就不敢接了,只能道:“官家的意思是。先選伴讀,再定好講學,先生怎麼著也要十二月份再讓兩位公主入宮,娘娘還有時間想辦法。”
李皇后嘆息道:“伴讀定了,成國公主的是李繼捧的女兒李黛,永國公主的則是楊業的八女兒,叫什麼來著。”
此時,南宮正殿裡,趙邦媛不可置信,道:“讓楊八妹給我當伴讀,嬢嬢,您說的是真的嗎?”
“什麼楊八妹?人家是有名字的,叫楊淮橘。”宋皇后心裡有事,沒好氣道。
橘生淮南,倒是一個好名字,不一定是誰給取得。不過看著低頭不語的姐姐趙舜華,邦媛還是替她問了,“那李繼捧是什麼人?”
宋皇后看過了準備好的拜師禮,想著既然上學已經不可避免,就不得不多做些打算,解釋道:“難怪你們不知道,此人是今年才歸順大宋的。他本黨項首領、定難節度使李光睿的兒子,今年來開封府朝覲,授彰德軍節度使。其族弟李繼遷叛亂,自封定難節度使。官家自然要千金買馬骨,於是將他賜名趙保忠,冊封宥罪侯,賜第於京師,遷右金吾衛上將軍。不過他家兒女還是姓李,聽說挺有禮數的,夕顏和人家好好相處。”
趙舜華忙行禮道:“兒謹遵嬢嬢教誨。”
趙邦媛則抱著宋皇后,撒嬌道:“嬢嬢怎麼只叮囑姐姐,也不吩咐我兩句?怎麼也得說不要惹事兒,好好讀書什麼的呀!”
這些日子,她已經摸清楚了。宋皇后雖然對三個孩子都很疼愛,但趙德澤和趙舜華都是好幾歲之後才抱到嫡母這裡,對各自生母已經有了記憶。自然不如襁褓中就歸了她的趙邦媛親近。
宋皇后沒好氣的,“你不惹事就已經是萬幸了,我叮囑再多有什麼用?我估計宮裡也是這個意思,才特地給你選個武將家的女兒。”
我倒是願意,那可是大名鼎鼎的楊八妹啊。
———
李繼隆真是北宋初年第二批的名將。在數次對外戰爭中都取得勝利,而且提出了相當正確的建議。最後是神主配享真宗之廟的功臣,連寇準都沒這個待遇呢。
其實李皇后是端拱二年封后,為劇情提前了。但李繼隆在兩次北伐中的戰功絕對是她的依靠,所以她不敢得罪李繼隆。
————
繼續厚顏求推薦票,投資和打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