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女君記

第63章 西川結局

歷史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相結合作用而形成的洪流,如果說王小波沒有死於戰場是偶然的改變,那麼起義的失敗就是必然的結局。

畢竟宋朝開國才兩代,雖然對巴蜀地區多有嚴苛,但這年頭人民的耐受力也高那。而且整體國力還在上升,兵將素質也在那裡擺著。沒有了添亂的王銑,趙炅病倒之後,張詠又多了很多自主權利。很快就讓義軍應接不暇。

因為王小波的口號雖然很好,他本人也確實有心落實,但人性的自私往往是最不能直視的。當曾經被剝削的農民翻身做主,成了主人之後,不會想著讓更多的貧苦大眾擺脫這種命運,而是想獨佔這一份富貴。至少一部分人是這樣的。這就導致義軍內部腐敗和人心不齊,搶佔糧道這個唯一軍事勝利的冒險之舉又沒有成功,那麼哪有不失敗的道理?

當然,這個失敗也是相對的,因為憑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王小波和李順等起義領袖順利逃出了官軍包圍,曹彬倒是知道趙炅的脾氣,知道這個結果絕對不會讓他滿意,有心下大力氣去苗地追捕,卻被寇準攔住了。

這位日後註定青史留名之人如今不過二十幾歲,雖然穿著官服,但鬍子拉碴外形粗獷。簡直不像是一個讀書人。

當然,這並不是他個人生活習慣就糙到這個地步,而是這幾個月的隨軍歷程造成的。

“節帥,不能打了,軍中米糧已經全線告急,如果急行軍只能夠七日之用。您是久經行伍之人?這一趟出去,沒有一個月是不可能有結果的,萬一中途斷了炊,士兵譁變會怎麼樣不用下官告訴您!”寇準直指問題要害,雖然說話還算尊敬,但一點也不客氣。

曹斌沒有想到情況如此嚴重。臉色也逐漸變得青了起來,咬著牙問,“官家不是命令河南和關中供糧嗎?還不到嗎?”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關東的夏糧還沒有收。那裡靠近銀州,趙漕司不可能完全不顧銀夏那邊。而河南,恕下官直言,這半年來要不是呂漕司拼著得罪了洛陽的一眾權貴搞改革,咱們更撐不下去了。如今呂漕司苗貸一法失利,眾臣彈劾,他已經辭官待罪,別人誰有這個本事!”

這裡需要細說,呂蒙正在這次籌款籌糧的過程中貢獻巨大,光是就近購置物品換錢糧就省錢無數,爾後又強行逼迫糧商平價賣糧,真的是得罪人得罪大了。

要知道,送出的國策就是拿富貴換軍權,從來不抑制土地兼併,那些糧食商人背後都是有靠山的。這斷人財路,有如殺人父母,他怎麼可能不被記恨?無非是趙炅大事上還沒犯糊塗。堅定的保著他,要不出門捱了黑刀都有可能!

但呂蒙正雖然是官宦人家出身,可能是因為有寒窯讀書的經驗,對底層民眾頗為同情。曾經非常感慨的跟邦媛去信,感嘆他雖然一力維護。但大部分地主還是把這些轉移到佃戶身上,若是為此餓殍遍地賣兒鬻女,那他可真是萬死莫贖!

對此,邦媛倒是覺得他真的是有點兒道德綁架自己了,這西京轉運使又不是他自己要乾的,西川的起義更不是他惹出來的。真要算賬的話,也不算不到他頭上,但到底是生民無辜,真正在洛陽體驗了一把民間疾苦的趙邦媛考慮再三,還是向這個世界和她三觀最為一致的老師提出了王安石變法的核心:青苗法。

其實這輕描法說簡單也簡單,就是一句話,在青黃不接時,把糧食借貸給無錢農民當種子,等豐收時加上利息再換給官府。

乍一看辦法是個好辦法,但問題是底層官吏在執行的時候,問題可就大了,強行借貸以次充好無所不用其極。百姓往往破產。可以說,王安石這一個改革家,就是毀在了青苗法的用人不當上。

但邦媛想著這個問題得相對來看,王安石一開始在地方推行青苗法的時候還是不錯的,只不過全國範圍內推廣沒有做好,才造成了毀滅性的失敗。所以非常嚴肅的告訴了呂蒙正這一方法的弊端,堅決請他只在地方推行。

可是她就沒想想,呂蒙正如此高官,雖然驚歎於自己這個女學生的智慧,但有事兒也不可能只聽他的建議,人家有自己的幕僚和親信。總之就是呂蒙正覺得這是一個好辦法,只要用好了利國利民,根本沒有那麼嚴重。

然後就是,這才一個春天的時間。呂漕司就從青天大老爺變成了人人喊打的“拗使君”了!

眼看呂蒙正風評急轉直下,甚至鬧出了部分地區的暴亂來,那些早前被他得罪過的皇親貴族,還不借機發難,趁他病要他命啊。

而呂蒙正眼看自己治下真的是哀鴻遍野,後悔莫及,當即請罪在家。同時也跟邦媛寫信懺悔,說“悔不聽主言,今黎民蒙難,皆我之罪。”

趙邦媛這次沒有回信,她無法指責呂蒙正的一片好心,但也深深意識到,這好心辦起壞事兒來,真是很糟糕。同時也在檢討他自己,在你沒有能力的時候,別人不會把你的話當成事兒的。

也就是懷著這樣的心情,她回了開封。

話分兩頭,曹彬雖然被這個愣頭青堵得夠嗆。但就像寇準說的,熟讀兵法的他太知道這個時代軍糧的重要性,內心也對洛陽那些不明大義的大戶充滿了怨恨。可到了這個份兒上,說什麼都沒有用了。

現在回京,雖然說趙炅會怪罪,但到底是功大於過。若是在中途追擊的路上損兵折將。連著上次的罪一起算,那他曹兵彬就可以帶著老婆孩子回真定老家吃自己的了。

萬般無奈之下,曹彬上書請求回京,趙炅當然不滿意。但是曹彬的理由客觀且無法解決。趙炅自己就是吃過大虧的,當然不願意承擔這種風險,只好發揮了自欺欺人的本事。硬生生把這一次不勝不敗的鎮壓行為宣傳成了大勝特勝。

於是宿命般的,寇準和趙邦媛就在開封城外的南薰門遇上了。

———

寇準有時候是真得罪人,不知道趙炅一輩子刻薄寡恩為啥就喜歡他。

呂蒙正的失敗是必然的,但是這份成長的代價太大。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