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十二金釵,還有這諸多的氣運女主等著自己一展身手啊。
在幾人寒暄了兩句後,李守中輕笑一聲道。
“你們三人都是本次的學子,日後多多交流便是。”
“眼下還是聽老夫來跟你們講一講這春闈之事吧。”
蘇慕白等人聽後微微點頭,隨後便聚精會神聽了起來。
科舉,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帶有主觀性的科舉考試。
考官的態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考生的成績。
蘇慕白三人年紀輕輕能夠走到這一步,文采都是沒問題的。
所以李守中著重講的是本次科舉主考官和其餘考官關於治學和執政上的理念觀點。
古代科舉森嚴,考場舞弊一經查獲,考生廢除成績,永世不得再考。
考官輕則流放重則斬首。
所以很少有人敢在考場上用見不得光的手段。
但這並不代表寒門學子便能夠和達官顯貴子弟站在同一起跑線了。
單單是行卷一項,達官顯貴子弟便多了一份印象分。
如今李守中所講解的有關考官主考治學及執政理念,就更不是寒門學子能接觸到的東西了。
畢竟普通學子來到京師,人生地不熟,沒有人脈背景,更別提了解到朝廷高官們的執政理念和治學了。
所以除了極個別驚才絕豔者,在寒門學子和權貴子弟天賦努力一致的情況下,寒門學子是永遠也贏不了權貴子弟的。
蘇慕白對此並不想發表什麼意見,這種事情根本不值得稀奇。
畢竟現代社會也同樣有類似情況發生,國外推薦信制度跟九品中正制都有一拼,國內的高考也同樣有如航模等加分項。
這個世界上,哪有什麼絕對公平的事情,能夠做到相對公平,已經是殊為不易了。
當然了,蘇慕白之所以對此沒意見更深層次的原因,自然是因為蘇慕白也是既得利益者。
言歸正傳,這一個上午,李守中孜孜不倦向蘇慕白三人講述了一番主考和考官們的理念,隨後語重心長道。
“你們三個悟性上乘,策論破題對你們而言不算什麼難事。”
“但是破題正確,文采斐然,也並不代表著就一定能夠高中。”
“科舉雖然是糊名謄寫,抹去了筆跡等因素對考官的影響,但是文章的思想和理念,是改變不了的。”
“許多年輕學子最常犯的一個毛病就是自以為是,把春闈當成了自己直抒胸臆的地方。”
“行文之時,只考慮著自己的想法,更有甚者,直接質疑朝廷的現行策略,覺得朝堂之上袞袞諸公不過爾爾。”
“這樣的文章,即便寫的再好,也是很難高中的。”
“這也是你們需要注意的問題,不管你們胸中有多麼遠大的抱負,記住,把這些抱負牢牢記在心中就行了,不要表達出來。”
“你們要做的,就是按照我教你們的思路去答題,如果能從科舉題目之中有八九成的把握猜到是哪位考官命題,就迎合著他的執政理念去答題。”
“若是猜不準的話,那就行中庸之道,絕不可劍走偏鋒。”
“否則一念之差,十年寒窗毀於一旦。”
“雖然你們還年輕,再等三年也等得起,但是人這一生,又能有幾個三年呢。”
“能早日高中,早日踏入仕途,才是正道。”
“記住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