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從金榜題名到權傾朝野

第19章 科舉之艱

在眾人坐下後,莊學究環視眾人緩緩道。

“今日授課春秋,在此之前,咱們先來說一說昨天留下的課業。”

“六姑娘,近前來。”

一聽莊學究喊自己,盛明蘭不由得有些緊張。

“先生,怎麼了?”

莊學究略顯無奈看了盛明蘭一眼。

“六姑娘,老夫教授你們也有七八年了,你是怎麼做到在書法一道上毫無進步的。”

一聽這話,盛明蘭不由得俏臉一紅。

“明蘭愚笨,讓先生費心了。”

莊學究略一思考後道。

“這樣吧,罰你用館閣體抄寫一遍鹽鐵論。”

盛明蘭一聽頓時成了苦瓜臉。

要知道,鹽鐵論全文六萬餘字,這要是用館閣體抄寫一遍,只怕手都要寫廢了。

“先生,鹽鐵論也太多了吧,能不能換一個旁的書啊。”

莊學究擺了擺手道。

“不成,說實話,六姑娘,幸虧你是個女子,無需科考。”

“否則的話,就你這一手字,這輩子都難以高中。”

“老夫一生教過多少學生,可不能在你身上晚節不保。”

聽到這裡,眾人不由得笑了笑。

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在學術界對老師毫無威脅,在教育界讓老師身敗名裂吧。

盛明蘭只得無奈點了點頭,隨後坐回了座位上。

緊接著,莊學究便開始講述春秋了。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簡單聊一下古代的科舉取士標準了。

很多人都聽過四書五經這句話,但是對於四書五經具體是哪些,卻知道的模稜兩可。

四書指的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五經則是《尚書》、《詩經》、《禮記》、《周易》、《春秋》。

科舉取士,素有五經魁之說。

顧名思義,科舉考試的前五名,便是取考生之中有關五經文章做的最好的五人。

五經各取一人,稱為五經魁。

也因此,舉子們治學,一般都會專注於五經之中一本刻苦鑽研。

而五經之中,治學最多的便是詩經。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詩經相對來說通俗易懂,容易鑽研。

而治學最少的便是春秋。

《春秋》最大的特點便是微言大義,全書一共不過萬餘字,卻涵蓋了兩百多年的歷史。

也正因春秋如此濃縮,可謂是字字珠璣,因此以春秋來詮釋考題,稍有不慎便會犯了忌諱,所以春秋治學之人極少。

如此一來,春秋的競爭自然也就少了很多。

所以若能在春秋上有所成,科舉的成績一般都不會太差。

莊學究對於春秋的瞭解可謂是無比透徹,詮釋文字,引經據典信手拈來。

也難怪即便以寧遠侯府和齊國公府的權勢,都會把兒子送到盛家來跟隨莊學究學習。

一堂春秋聽完之後,蘇慕白也是收穫匪淺。

莊學究在講課完畢,顯然也是對自己方才的授課很是滿意,臉上露出了一絲微笑。

“春秋素來以晦澀聞名,但微言大義,一字寓褒貶。”

“你們雖然並不治春秋,但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若真是考題恰好能以春秋詮釋,而你們又能融會貫通,那對於會試成績,是大有裨益的。”

“好了,今日授課完畢,散了吧。”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