霎那間,所有人的目光都變了,不明白皇孫為何會這般肯定。
就連朱元璋也不例外,靜靜等待著下文。
若是不是之前四叔在林家的事情上,陰自己一把的話,朱雄英還真的不打算參與此事。
但現在不同,憑藉他這個報仇不隔夜的性格,絕對不會讓朱棣如願。
也沒有賣關子,嘆息道:“因為崑山之地地勢低窪,是個洩洪的好選擇,所以朝廷每年汛期的時候,都會做出同樣的選擇,就是苦了崑山的百姓!”
見眾人陷入沉思,只能繼續道:“今年的汛期比往年要猛烈不少,崑山百姓無地耕種也就算了,如今恐怕連住的地方都沒有了,只能選擇背井離鄉,另謀生路。”
戶部尚書楊思義趕忙開口附和道:“陛下,皇孫殿下說的有理,不然的話,絕不可能突然間湧現出大量流民。”
朱棣的臉色有些不自然,再次開口道:“父皇,兒臣認為,當務之急不該考慮流民是哪裡來的,而是該如何安頓他們!”
朱雄英眼珠一轉,笑道:“那四叔說,該如何安頓他們?憑藉抄家林氏所得,應該遠遠不夠吧!”
聞言,朱棣臉色一黑,挑眉道:“你小子莫要轉移話題,四叔早已將寶物送入你的手中,不如藉此機會拿出來救濟百姓?”
兩人的話語越來越不靠譜,朱元璋瞪了朱棣一眼,訓斥道:“少說沒用的屁話,誰來告訴朕,該如何解決此事?”
這……
此時群臣恨不得將腦袋放到褲襠裡,誰都不敢抬頭,生怕被陛下點名。
朱雄英在朱元璋的懷中挺了挺胸膛道:“既然知曉問題的存在,解決問題不就好了嗎?”
對於江南之地一行,朱棣志在必得。
再次拱手道:“父皇,兒臣願前往安撫流民,即便不能緩解江南之地的災害,也會將流民分送到各地,以此緩解江南危機!”
朱元璋沒有理會朱棣,而是將目光落在大孫的身上,輕聲道:“大孫,你怎麼看?”
示意朱元璋將自己放下來,朱雄英來到試驗爐前。
指著正在向下流淌的鐵水道:“朝廷每年為何要選擇洩洪,又為何讓洪水無情的沖刷土地?為何不選擇加固河堤?”
生怕眾人不明白他的意思,撿起一根木棍,在冷卻池旁挖掘泥土。
又道:“倘若由朝廷供應吃食,百姓參與加固河堤,以工代賑,用不了多久,問題便可以迎刃而解,並且還是一勞永逸那種!”
原本對大孫有很高期望的朱元璋,聽到這個建議後,只能搖頭嘆息。
倘若加固河堤有用的話,各地官員又為何會年年將汛情上報朝廷?
加固河堤若是有用,又哪裡會有洩洪一說?
歷朝歷代的皇帝不是庸人,每年都會投入大量的人力與財力去治理河道。
奈何人力在天災面前,是如此的脆弱,如此的不堪一擊。
朱棣質問道:“你知不知道你這樣的決定,會害死多少人?”隨即再次請命:“父皇,還是讓兒臣走一趟吧!”
眼看別無他法,朱元璋只能點頭答應,正準備交代幾句時。
朱雄英再次強調道:“皇爺爺,我口中加固河堤的方法,可是老爺爺教的,你確定不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