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遲疑了片刻,又似乎在沉吟。
半晌後,這才開口講述道:“那孫兒就說說,明明朝廷鼓勵百姓開荒,但到了最後,百姓手中卻沒有屬於自己的土地,反而成為那些地主、權貴、富豪家中的佃農!”
此言一出,朱元璋眼底的殺機一閃而逝,打斷道:“大孫,你的意思是,有人強搶百姓手中的田地?”
朱雄英搖頭道:“皇爺爺,聽孫兒慢慢道來,俗話說,人丁興旺,家才能旺,所以百姓們很注重這一點,認為家中人口多,才能幹更多的活,反而忽略掉,多了一個人,也多出一張嘴吃飯。”
“無論百姓多麼勤勞,多麼努力去開墾,去掉應該繳納的稅收外,很難填飽自己的肚子。”
“這時候怎麼辦,家中還有不少人等著吃飯,所以,只能將手中上好的良田賣給權貴富豪,以此來度過難關。”
“久而久之,百姓開墾出來的良田不佔少數,但卻不屬於他們自己,更有甚者,為了活下去,將自己也賣到權貴富豪家作佃農,幫助他們來管理自己親手開墾出來的良田。”
隨即壓低聲音道:“可是那些權貴富商呢?僅僅按照家中人口,象徵性的繳納丁點的稅收,便將大塊、大塊、的上等良田據為己有,即便什麼都不做,他們手中的良田都能夠養活他們幾代人。”
“這種情況下,孫兒才說,百姓們的生活不如意,也沒有選擇!”
全場寂靜無聲,誰都沒有想到,百姓們的生活竟然會是這般,這與朝臣彙報上來的情景截然不同。
這讓朱元璋有些難以接受,自己提出來的建議,本意是想讓天下間的百姓們,日子過的更好,哪裡會想到,真相會這般殘酷?
猛然抬頭盯著朱雄英道:“大孫,既然你發現稅收制度有問題,是否也想到解決的辦法?”
聞言,朱棣更是不可置信的看向自己的侄兒,他能夠提出這些見解,就已經超出他的認知了。
若是他在提出解決方案,那在大明之中,又有誰的功勞能夠超越他?
朱雄英伸手指向大棚道:“此次若是孫兒研究成功的話,那麼百姓們的收入將會提升一大截;所謂的大棚種植,其實可以理解為讓農作物全年無休的生長。”
“就像應天周邊的田地,秋收之後,就只能空著,待冬季過去,來年春暖花開之際重新種植,白白浪費了幾個月的時間。”
此話一出口,所有人都瞪圓了眼睛,根本就不相信自己聽到的是真的。
自古以來,春耕秋收,冬天休息,從未有人打破過這個規律。
所有人下意識將自己的目光落在大棚上,根本就理解不了,在田地上修建個這玩意,就能夠解決冬天耕種的問題?
片刻後,朱元璋收回目光,故作恍然道:“這是神仙傳授你的手段吧!”
對此,朱雄英也沒有解釋的意思,而是對朱元璋豎起一根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