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早朝!
戶部尚書楊思義面帶激動之色,主動上前彙報道:“啟稟陛下,江南之地傳回訊息,稅務院及監察院已經推廣開來。”
“不少商人紛紛登記造冊,商稅更是有著極大的提高。”
“據下邊回報,迄今為止,新增商稅已有八百餘萬兩,均已送入國庫!”
可以說,這是他楊思義擔任戶部尚書以來最揚眉吐氣的一天。
稅務院及監察院,這才成立多久,便增加如此多的商稅,而這還僅僅是江南之地的商稅。
日後稅務院及監察院普及整個大明時,會有多少的商稅,他都不敢去想。
其他官員聞言,更是倒吸一口涼氣,紛紛流露出不可置信的神情。
要知道這些都是主動前去登記造冊的商人,主動繳納稅收的商人。
而以往那些沒有登記造冊的,偷稅漏稅的商人,一抓一大把。
現在想想,朝堂每年損失了多少萬兩的銀子?
……
江南。
楊士奇恭敬的接過聖旨,暗自在心底發誓,一定不會辜負皇孫殿下對自己的栽培,絕不會讓殿下失望。
農耕社會,最重要的生產條件就是土地,無論百姓還是權貴,都在儘量獲取更多的土地。
王朝有可能改名換姓,但土地不會,誰也無法將之挪走。
他楊士奇雖然是皇孫破格提拔上來的官員,但透過近期的表現與手段來看。
即便有官員升起嫉妒之心,卻也不敢表現出來分毫。
因為這是陛下與皇孫殿下推出來的代言人,誰敢找楊士奇麻煩,就是在為自己找麻煩,並且這個麻煩還有可能會丟掉自己的腦袋。
無非是丈量土地而已,又不是要沒收自己的土地,犯不著弄的魚死網破。
翌日。
楊士奇便將新政的佈告貼了下去。
目的就是讓百姓們傳閱。
只可惜,這個年代,縣城內能識文斷字的人,實在是太少了。
百姓們只能湊個熱鬧,根本就不知道上面寫的是什麼。
“這是啥玩意?咋與通緝令不一樣呢?”
人群中一位瘦猴男,挖了挖鼻孔,故作狐疑之色,就彷彿他能夠看懂上面的文字一般。
“好你個餘老二,大字不識一個,也敢在這裡胡說八道?”
旁邊有認識瘦猴男的人,開口嘲諷道。
餘老二怒道:“不認識字咋了,你看這上面沒有畫像,所以我說它不是通緝令,有毛病嗎?”
一陣的歪理邪說,惹得眾人一陣鬨笑。
就在這時,街道對面走來一位書生裝扮的中年人。
人群中有眼尖之人,急忙招呼道:“劉相公,這裡,您有學問,快點過來幫我們看看,這上面到底寫了些啥?”
那些不認識劉相公的人,紛紛後退給他讓出一條道路,眼中浮現出期盼之色。
而那些想要知道第一手訊息的百姓,口中自然不斷說著阿諛奉承的話語來討好劉相公,希望他能夠幫忙讀一讀上面的內容。
劉相公看了看告示上的內容後,瞬間沒有了興趣。
隨口敷衍道:“上面寫著,朝廷要重新丈量田地!”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