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唐太宗對掏?拿四次元口袋躺平

第71章 李承乾的轉變,侃侃而談的太子

長安城醒的很早,朝廷醒的更早。

李世民、柴紹、牛進達、秦瓊、李靖、房杜、長孫無忌等等李世民的心腹全都在。

這麼多人在,幾個小輩全都坐的如坐針氈。

李元亮和李元禮是第一次參加這種盛會,背挺的都快麻了,只有李泰一個人有點心不在焉。

在場的小輩,全都是這幾日跟著王皓下過鄉的。

王珪老的一臉斑,但是聽的很認真,等程處亮說完,立馬接話:“這曲轅犁真的能讓耕地快一半還多?”

“回郡公,是的。

“這是王先生說的,這曲轅犁的一個特點就是能翻耕。

“耕過去,再一次過來,翻起來的土更好蓋住之前壟溝,這樣只需要一個人耕就好了。

“王先生還將一些雜草翻進去,不但減少了除草的勞動,腐敗後的草還能改善土壤。

“種地的時候,只要把粟灑在地上,再耕。

“耕種完再用耮過一遍就好,兩個人就能完成耕種。

“只是,現在百姓缺牛。”

王珪聽的點頭,聽著好像確實很好。

“你們誰吃過王皓向百姓推薦的食物?”

“我和在場的都吃過,先生每次見到百姓都是先讓百姓試吃,看看大家覺得如何。

“先讓老者吃,再讓壯年吃,重點是讓婦人吃。

“先生說百姓的家裡都是婦人做飯,只有婦人知道了味道才能做好不浪費糧食。

“最後請孩子們吃,先生會認真聽大家給的意見。

“我吃過,確實味道很好。

“經過我的總結,秋葵玉米能當粟和麥,它耐儲存,就算是放一年都行,先生也是主推。

“我認為秋葵玉米不應該只是長安周邊,他會一直不斷的熟,所以各地都應該最少種一半。

“要是有災荒,也能搶救出一點糧食應急。

“至於土豆,我認為這是輔助性的糧食,它耐儲存但是比不過秋葵玉米。

“先生專門讓我思考為什麼要在春天一開始就種土豆,而不是夏天。

“畢竟先生的土豆叫六十黃,就是六十天就能吃,相對於一般的農作物時間很短,就算是夏天種秋天也能收。

“我想的是一冬天糧食都消耗殆盡,所以要趕時間。

“先生讓我聯絡和氣候再想想,我查了很多書,最後得出的結論是春天天氣明面上是最不穩定的,實際上算最穩定的。

“春天的最大災難是倒春寒,發生乾旱的次數全年都一樣,可發生洪水次數最多的卻是夏天。

“蝗災一般起於夏末秋天,秋天最容易乾旱、洪水和蝗災。

“所以我認為春天種就是儘可能避免這種天氣,先收成一次,夏天和秋天有災害能多一點保障。

“隼人瓜,先生強調了要種在家周邊。

“我按照先生給我指點的思路,這種瓜就是真正應急的,畢竟不管什麼災害,家周圍時候是最安全的。

“先生說我的想法不算很全,但也算是對,先生管這種方式叫綜合生產保障基本產出。

“所以我認為先生推廣的食物沒問題,而且先生把選擇給了百姓,百姓對其他的事不敏感,但是對糧食很有辨識。

“先生說一個東西得不得到讀書人認可不重要,要得到對他最權威人的認可。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