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問題?
“還有問題?”
“是啊,第一個問題,薪資。
“每個教師的月俸是多少呢,這個我還沒有想好,這點非常重要。
“錢不夠,還怎麼有心思上學。
“而且是單獨發呢,還是和伙食費算一起。
“第二,每年上學的時間,上學這件事不可能一直都上,需要勞逸結合才行。
“合理的時間安排很重要,這關乎學校的正常執行。
“第三,教師的安排問題。
“學生放假了,那遠道的教師怎麼辦,是在長安城待著還是說回去原籍。
“長安城待著,那待遇怎麼辦?
“第四,學費問題。
“我們學校,有的學生不收費,有的要收費。
“這個比例怎麼配比呢,這些事都非常重要,都需要好好計算清楚才行。”
李淵點點頭,這麼想確實是。
“其他的還好說,這學生怎麼還區別對待?”
“因為天賦有差別。
“我們學校開門不是說你隨便人來就行,那學校一定全都是勳貴之家的後人。
“這樣,我們學校和國子監有什麼區別。
“所以,入學需要面試。
“這個面試,就是教師當年測試這個學生,優秀者入學,和身份無關。
“這樣,平民才有機會。
“勳貴有權有勢有錢,但是不能保證自己的孩子都聰明。
“這種學生,當然是免費。
“他們也是我們辦學校的初衷,教書育人。
“可勳貴之家的人要進學校我們就不要麼,那自然不是你的。
“要入,那就捐錢。
“捐錢入學,以錢換知識。
“當然,這也不是說是個人都要,是那種想學但天賦不足者,也不是什麼傻子都收。
“如此,才能形成一個良性迴圈。
“學校教學的初衷是那些有天賦的,沒天賦的又為學校提供了資金。
“學習這件事,不存在勤能補拙。
“只有背六經才存在勤能補拙,真正的學科不存在,不行就是不行。
“背六經,長安城能學的地方多了去了,也不需要來我們學校。
“所以這個定價,會非常兩極分化。
“我還在想,到底多少合適。”
科舉殿試這個東西真正出現是在唐高宗顯慶四年,也就是659年,距離現在還有二十九年。
面試,還沒有出現在唐人的概念裡面。
李淵點點頭。
這個好啊,還真是一種絕妙的方式。
“這方法好啊,實際上是勳貴和百姓的子女都照顧到了,誰也沒有辦法徹底壟斷學校。
“至於錢財,我覺得可以分級收取。
“甲乙丙丁四等。
“丁等收取最多,這類人天賦不行,但是人勤奮,穩妥為上。
“丙等收取比丁等少一點,但是天賦就要好一點,起碼有能學的能力,不是純粹的勤。
“乙等和甲等依次,長安城不缺富貴之家。”
要不說當過皇帝呢,階梯收費玩的明明白白,這也是最合適一種方式。
按照天賦掛鉤,天賦不行就多交,誰也沒話說。
要是一刀切,那就會產生全新的紛爭。
“太上皇說的是,看來咱們學校的教導主任還得是太上皇來當才行。”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