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看著朱高燧與朱瞻基消停下來,不再去想,而是不斷開始沉思著。
良久,緩緩出聲。
“根據發現的蹤跡,阿魯臺想要引誘我們,必然也是用大部分兵馬在引誘。
而阿魯臺如今不可能放棄大部分兵馬,這就說明,阿魯臺部必然在周邊,只是我們沒有發現。
既然他想要讓我們成為一支疲憊之師,想要趁著我們鬆懈之時出擊,那就給他這個機會!”
朱棣目光居然,隨即看向眾將。
“這段時間,繼續尋找阿魯臺蹤跡,讓他看看,我們沒有停下,再找半個月時間。”
“是!”
眾人領命,紛紛下去開始帶兵四處尋找。
這個時候,朱瞻基也知道,朱棣相信了朱高燧,而不是相信他。
半個月的時間過去,依舊一無所獲,朱棣隨即大軍開始離去。
經過長時間的折騰,明軍顯得萎靡不振,行進的隊伍都沒有佇列可言,更是絲毫沒有做出防備。
然而在內部,所有人都已經緊繃心絃,各個將領在下面率領大軍,隨時應對可能到來的襲擊。
行進五日,就在朱棣都在懷疑自己是不是想錯之時,阿魯臺率領大軍出現,直奔明軍而來。
朱棣看著這一幕,頓時露出了笑容。
不僅是朱棣,所有明軍將領盡皆露出了殘忍的笑容。
早有準備的明軍,火器部隊中的大炮率先開始炮擊,在阿魯臺的大軍靠近一些後,火槍佇列開始展現神威。
與此同時,朱高燧與朱瞻基率領騎兵包抄而來,直接將阿魯臺包圍了起來。
這個時候,阿魯臺哪裡能不知道自己中計了,他的那些心思,被朱棣猜得通透。
阿魯臺當即帶著自己的親兵開始突圍,然而明軍哪裡能夠如他所願。
一番大戰展開,然而結束得卻是有些快。
不過兩個時辰不到,大戰落下帷幕,阿魯臺部大部份被殺,戰死的大部分人,都是被明軍的火器打死。
至於打傷的那些人,自然也歸屬到死那一行列,畢竟明軍可沒有替韃靼救人的習慣。
剩下少部分人,也盡皆被俘,沒有一人能夠逃走。
朱瞻基提著被綁好的阿魯臺來到朱棣營帳之內。
“爺爺,你看我把誰帶來了。”
朱棣看去,頓時滿臉的笑容,這是朱瞻基將阿魯臺給生擒了。
“哈哈,太孫勇武,幹得好!”
朱棣話音落下,其他將領也跟著喊了幾聲太孫勇武。
唯有朱高燧,整個人都很不是滋味,明明他也率領騎兵出擊,結果這阿魯臺卻是要往朱瞻基方向突圍,讓朱瞻基撿了一個便宜,這讓他很是不爽。
而被俘虜的阿魯臺很自覺的跪在地上。
“阿魯臺參見大明皇帝陛下。”
“呵呵,阿魯臺,你韃靼屢次犯我大明邊地,朕給了你很多次機會,可你卻不知珍惜。
當初你劫掠我大明邊地時,可有想過今日?”
看著阿魯臺,朱棣只覺得是那麼的解氣。
之前他雖然也北征擊敗過阿魯臺,但更多的時候是阿魯臺派人過來遞上降書,如今卻是直接在戰場上生擒,意義完全不一樣。
阿魯檯面對朱棣,只得不斷道歉認錯,那些涵養,早已經被他拋到腦後,現在他只想活命。
這次阿魯臺是真的失算了,他知道明軍戰力強大,但他沒有想到,明軍如此的強大,比起之前,更加的強大了。
尤其是那些火器,比起之前見到的,更加的讓他畏懼。
他要是早知道如今大明強成這樣,他都不會來和朱棣碰一碰,而是看著朱棣就退得遠遠的。
阿魯臺是真的無語至極,從大明出去的朱高煦,建立的那個大漢國,他只聽傳言,就強得離譜。
但都還只是聽說,尤其是大明曾兵敗於大漢手中,他才想著試一試,看看如今的明軍到底是怎麼回事。
結果這一試,就把他自己搭進去了,阿魯臺心頭無比的後悔。
朱棣看著阿魯臺的態度,也沒有繼續為難,在定下一系列韃靼需要向大明每年朝貢哪些,定下具體的細節,簽訂了條約之後,隨即放阿魯臺離開。
直到阿魯臺離開,朱瞻基再也忍不住了。
“爺爺,為什麼要放他走,就應該將他殺了!”
朱瞻基心都在滴血,這可是他生擒的,是他的戰利品,結果朱棣轉頭就給放了,這讓他很是不能接受。
朱棣看著不解,甚至有些暴躁的朱瞻基,又看了看其他沉默,卻又欲言又止的將領,一聲輕嘆。
“你們都在疑惑朕為何要放了那阿魯臺是吧,朕可以告訴你們原因。
即便剛才將阿魯臺殺了,韃靼也能推出另外一個人,來率領韃靼。
但如今韃靼元氣大傷,可用之軍被重創,實力遭到極大削弱,沒有二三十年的休養生息,別想恢復。
可韃靼傷得太深,而在草原,可不止一個韃靼,還有瓦剌存在。
那阿魯臺有些本事,在韃靼本就受到重創的情況下,若是殺了阿魯臺,那瓦剌若是吞併韃靼,又該如何?”
朱棣說到這裡,也是有些無奈。
“如今我們的糧草與物資,還可以堅持半年時間,即便我們現在去找瓦剌,但這個時間內,若是瓦剌避戰,我們無法和瓦剌繼續耗下去。
而那時,瓦剌實力尚在,阿魯臺若死,韃靼內部不穩,根本無法抵禦瓦剌的吞併。
一旦韃靼被瓦剌吞併,整個草原,將會是瓦剌一家獨大,草原一旦被統一,對中原的危害極大。
到時不僅是大明邊地這些地方,奴兒干都司也必然會受到極大的影響。
而讓阿魯臺回去,起碼可以保證韃靼內部不亂,這樣瓦剌若是想要吞併韃靼,也並非那麼容易。
你們看著吧,待我們離開,瓦剌與韃靼之間,必有一戰!”
朱棣真正的苦心,其實就在這裡。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