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高煦立國,攻略海外

第261章 登陸!勢如破竹的挺進

朱高熾看著驚慌的眾人,心頭一嘆。

“今漢王大軍來勢洶洶,眾卿可有良策?”

朱高熾的話音,將所有人拉到了現實,不再沉浸幻想與恐慌之中。

待回過來神,楊士奇等人也很快恢復鎮定。

這些人到底也是經過大風大浪的,如今事情已經成為定局之下,他們現在必須要面對這個現實。

尤其是楊士奇,別人或許還有一條活路,但他絕對會死。

因為朱高煦出兵的其中一個理由,就是他夥同朱瞻基害死了朱棣以及朱高燧。

楊士奇覺得自己其實真的很冤,明明朱棣是病逝的,朱高燧是朱瞻基弄巧成拙搞出來的,但他現在也成為了一個背鍋人之一,這讓他很是破防。

被朱高熾打入詔獄了一段時間就算了,朱高煦不僅是奔著他命來的,更是還要毀他一世清明。

一旦朱高煦打進來,他的名聲也得跟著完了。

每每想到這些,楊士奇對朱瞻基就很有想法。

為什麼要嘚瑟那一下逼死朱高燧?

但凡朱高燧不死,恐怕都不會讓朱高煦下這麼大的決心。

儘管楊士奇對朱瞻基的意見很大,但現在,他也只能憋著,先應付眼前已經要準備發起進攻的朱高煦。

“皇上,如今大漢七路大軍來攻,但最為重要的,仍舊是漢王這一路,將是絕對的重點。

臣認為,如今當集中大軍,先行解決漢王,只要能夠解決漢王,如此此戰可了。

現在需要加強對松江府、通州一帶的防守,京營大軍必須即刻南下。

一旦松江府等地有失,漢王大軍一旦登陸,恐對朝廷極為不利。

除此之外,還需做好應急預案,那便是漢王大軍一旦突破沿海等地,大軍進入腹地,漢王海軍沿江而入。

需要在江陰、靖江一帶做好第二道防禦工事,阻止大漢國的海軍沿江而上。

同時在無錫、常州等地進行重兵佈防,可在湖州府一帶降低防禦,讓漢王大軍經湖州走廣德。

到時我們可集結大軍,與大漢國大軍在廣德府圍攻漢軍。

廣德府有一苦齡關,旁邊為靈山,在此地依靠地利拖住漢軍,給包圍的大軍創造機會,且此地也可讓漢軍海軍無用武之地,一舉兩得!”

楊士奇到底也是想過這些的,而且想了許久,如今也是第一個出聲。

朱高熾不斷看著沙盤,跟著楊士奇所說的路線,目光四處遊離。

但看了一會,朱高熾很是皺眉。

楊士奇說的這些,怎麼看都有些假大空了,朱高煦真的會按照楊士奇說的去做?

可他又覺得楊士奇說的不無道理,將騎兵佈置在常州府,加以重兵,只要讓朱高煦知道這條路不好走,湖州那邊好走,朱高煦為了儘快抵達京師,還真有可能會這樣做。

朱高熾有些頭疼,一時也有些拿不住主意。

想著有沒有其他辦法,可又很難想到。

如果不這樣做,那麼在江陰、靖江一帶的佈防,都得撤消,不然這裡會成為一支孤軍。

在楊士奇話音落下後,其餘人人開始進行諫言,既說著自己的看法,又在完善著楊士奇所說的建議。

最終,在時間緊急的前提下,朱高熾按照楊士奇所說的開始進行佈置。

隨著最終確定,朱高熾當即下旨,京營大軍開始南下,準備與朱高煦展開大戰。

這次朱高熾也是下定了決心,就像楊士奇說的,只要能夠直接解決朱高煦,那麼這次的危機,將會直接渡過。

不僅如此,到時大漢的那些地方,大明也能趁機發起反攻。

如今朱高熾並沒有想著反攻的這些事,現在他最為擔心的,還是怎麼解決朱高煦。

朱高熾一個人看了許久,想了許久,咳嗽不斷的加劇,卻是隻能死死忍著。

這時,一道聲音突然傳來。

“給你熬了藥,快喝了。”

朱高熾不用看,都知道誰來了。

這是之前的太子妃,如今的大明皇后,張氏,張皇后。

“這個藥拿走吧,喝了容易犯困,我不能喝。”

朱高熾直接拒絕了,這裡面有助於安眠的藥材,他是清楚的。

如今事情正是緊要的關頭,他是一點也不想睡,滿腦子都在想著這些事。

張氏聞言一滯,想要說什麼,最終卻是開不了口。

可看著朱高熾一直咳嗽的樣子,她也很是難受。

“事情你既然都已經安排好了,喝了藥睡一會吧,如果有動靜,我叫你起來就是了。

如今發生了這麼大的事,你更是要注意身子才是,不然怎麼應對這些事?

而且還有楊士奇他們在呢,你也不要太過於擔心了。”

張氏不斷勸誡著,朱高熾這段時間,可以說都沒有怎麼睡過覺,頂著一個大黑眼圈,臉色又極為蒼白,加上身體抱恙,看著都讓人難受。

最終朱高熾無奈,還是喝下了藥,捱了一會,終究還是睡了過去。

張氏一直陪在朱高熾身旁,給朱高熾蓋上被子,也是準備一旦有事,能夠及時叫醒朱高熾。

另一邊的松江府與蘇州府沿海之地,朱高煦帶著龐大的海軍艦隊,正式向著沿海之地開始逼近。

“殿下,大明的艦隊在鄭和的率領,正在劉家港駐守,同時在南沙、三沙等小島建立了水寨,並沒有主動出擊,而是被動防守。

另外在準備登陸的吳淞江衛所、寶山衛所,都發現了不少明軍。

松江府預定的登陸地點,也有著大量明軍駐防。

這些明軍顯然不僅是這些地方的明軍,而是大明從其他地方抽調而來的大軍。”

王聰在朱高煦身旁,稟報著發現的情況,以及說出自己的推測。

朱高煦用望遠鏡看著,依舊風輕雲淡一般,很是平靜。

看了一會,放下手中的望遠鏡,看向王聰。

“先將大明水師徹底摧毀吧,不用著急登陸。

你儘快開始行動,後續登陸,需要海軍的艦炮在各個登陸點進行炮火支援。”

對於登陸,朱高煦依舊保持著慎重。

哪怕他沒有訊息,但就靠猜測,他都能夠知道,沿海之地用來對付他的火炮,肯定不少。

而在登陸過程中,艦炮就是唯一的遠端支援方式,他可不想過於分散炮火。

說完,朱高煦繼續道:“傳令下去,此次靖難,所有戰事,能勸降則勸降,若實在無法勸降,便不用留手。”

大漢所有的大戰之中,從來沒有主動勸降過敵人,這是朱高煦第一次主動勸降,不過都是大明的人,都是漢人罷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