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高煦立國,攻略海外

第64章 大明從上到下對外的偏見與傲慢,朱高煦的決意!

解決了這件事,朱高煦才看向李定榮。

“接下來說一下取暖問題,我後面會讓大軍介入幫忙,用於伐木製炭,你也要各府去實行,確保這個寒冬剩下這段時間的度過。

至於安置問題,待會我親自去看看如今是怎麼做的。

糧食不夠的問題,要加快商業的佈局進度,到時透過商業向大明或者周邊購買糧食。

同時在沿海之地,讓各地組織漁民打漁,這個資源如今要好好利用起來,增大打漁隊伍,也是可以解決不少人的吃食問題。

現在府庫還有多少銀子與糧食,支出的賬本,晚些時候你送到本王這裡來。

除了這些問題,還有沒有其他的問題?”

李定榮一一記下後,當即再度開口。

“王爺,還有一個問題,其實依舊是之前的問題,朝廷人手不足。

如今安置百姓,以及處理其他事,都需要人,臣已經將品行尚可,只要會認字的人,都進行任用了,但依舊不足。”

看著苦澀的李定榮,朱高煦也頭疼了,這個問題要解決,真不是短時間能夠解決得了的。

學院已經讓李定榮去組織了,教育部也建立了,但培養人才,需要時間。

朱高煦很是頭疼,果然在外面建國,不是那麼容易的,一旦落實到具體,總能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就像這個人手不足的問題,大明就永遠體會不到大漢的這種痛。

在大明,那是想入仕的人一抓一大把,讀書人根本就不缺。

想到這裡,朱高煦突然眼前一亮。

“你說在大明招攬人才,你覺得如何?

大明的讀書人,想要步入仕途的人,可是不少,只要我們能夠吸引一部分人過來,就完全足夠了。

在大明還需要參加科舉才能入仕,但是在大漢,如今只需要走一個過程,只要不是太差,或者人真的有問題,基本就能入仕。

若是宣傳出去,是不是就可以解決人手不足的問題了?”

朱高煦想著這個法子,越發的覺得可行,大漢人才不夠,大明可是不少,自己好歹也是大明漢王,這個王位也一直都在的,放在大明去吸引那些人,完全可以啊。

反正都是做官,在大明還輪不上,來到大漢做官,都是漢人,怎麼就不行了?

李定榮聽著這些,卻是眉頭緊鎖,思考片刻,他很猶豫要不要給朱高煦說,看著朱高煦眼下高興的樣子,他是真的怕打擊到朱高煦。

最終,李定榮還是決定說出來。

“王爺,這個法子,恐怕不行,難以實現。”

“為什麼不行?”

朱高煦一時詫異,他沒有想到李定榮直接否定了他的這個想法,朱高煦也開始認真思索起來,到底是哪裡不行。

李定榮也沒有接著說,等朱高煦想了一會,似乎已經想到之後,才緩緩開口。

“王爺,大漢距離大漢而言,太過偏遠,已經在大明入仕的,寧願當一個小吏,都不會願意到大漢為官。

而沒有入仕的,則是想著透過科舉入仕,在大明為官,他們是不會願意來到大漢的。

就如今大明的雲南、廣西、貴州等地,這還是在大明,絕大部分人都不想到這些地方為官,因為到了這些地方,前途基本到頂了。

而且這些地方偏遠,遠離中樞的同時,又極為貧困,是苦寒之地。

大明之內這些地方尚且如此,更遑論大漢。

這是原安南之地,所有人都很清楚,大明對周邊的小國,本就抱有極大的蔑視之心。

臣說一句不怕王爺生氣的話,若非王爺決定來這裡,若非我等忠於王爺,沒有一個人願意來這裡。

如今大明的奴兒干衛,王爺您應該清楚才是,大明官員,其實包括太子,都是比較反對皇上設立衛所的,尤其是朝堂官員。

即便皇上強硬的設立了,但如今那裡的職位,直到我們離開大明,都還沒有全部補齊,因為除了武勳,文官沒有人願意去。

現在大漢在大明那些人的眼中,就相當於奴兒干衛,雖然實際情況相差很大,但那些人不管這些。

寧願在大明繁華之地為吏,也不願去到偏僻的苦寒之地為官。”

朱高煦聽著這些,並沒有生氣,可以說沒有絲毫波動,因為後面他自己也想到了。

大明那些士大夫,以及讀書人,都是嬌生慣養的,誰願意來到這種偏遠的地方啊?

寒窗苦讀十數年,就是為了科舉一朝出人頭地,光宗耀祖,只要是個正常人,誰會想到離開大明,來到他的大漢呢?

尤其是大明對外的偏見,從原身的記憶他就已經能夠感受到了,這是漢人對周邊的一種瞧不起。

大明周邊諸國,被成為夷,誰願意來這樣的地方啊?

至於奴兒干衛的情況,朱高煦同樣清楚,如今還沒有被朱棣提升為都司指揮使司,再等幾年哪怕奴兒干都司成立,那地方的文職,依舊有不少空缺,無法補齊。

歷史上大明徵伐安南,佔據的還只是安南北部,安南南部,也就是清化以南之地,還是在陳朝後代的手中,就這樣的情況下,歷史上大明設立的交趾,文職官位依舊空缺不少,就已經說明問題了。

朱高煦搖頭一笑,這條路,基本算是走不通了。

尤其是他本身在大明,也不受文官待見,更難。

朱高煦看向李定榮,反而笑了。

“罷了,大明的人如今瞧不起這裡,今後大漢將會是他們遙不可及的存在。

人手的問題,堅持堅持吧,只要能夠做事,不管能不能認字,先不管,先用起來。

等自己培養出了人,就不會再缺了。

不說這些了,先帶我去看看京城以及百姓安置的情況吧。”

朱高煦也不想在這個問題上再做什麼糾纏了,這件事哪怕他去求朱棣都沒用,反而只會讓大明那些士大夫看笑話。

而且他還不想去求朱棣,更不想去求那些士大夫,那些人的嘴臉,他是真的不想看見。

大不了忍幾年的時間,等大漢徹底發展起來,他倒要看看,還會有誰看不起。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