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萬兩銀子,這是大明初期的五百萬兩啊,如今的物價可是還比較低的,外面的金銀還沒有大量流入大明之前,這五百萬兩含金量可是太高了,大明一年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還要多了。
然而即便這樣了,都還不夠,還要再投入一筆,可見大明的情況是真的不樂觀。
現在他算是知道朱棣為什麼要找他要銀子了,還只問他要三百萬,他都覺得朱棣這是真的在為他考慮了。
朱高煦思考半響,凝重的看向朱棣。
“爹,我想到兩個法子。”
“哦?快給我說說。”
朱棣是真的意外了,他本來只是試一試,結果朱高煦還真有法子,還不止是一個,而是兩個,朱棣頓時來興趣了。
朱高煦也不管朱棣是怎麼想的,緩緩開口。
“第一個法子,就是解決朝廷錢糧不足的問題,朝廷沒有錢糧,但各地藩王、官紳、富商手中有,那就找合適的理由抄這些人的家。
錦衣衛不是專職做這些的嘛,爹你利用起來就是了,只要將這些人手裡的錢糧集中起來,都不用全部,只要一部分,就足以讓朝廷度過這次難關了。”
朱高煦想的這個法子,也是在大漢親身體驗到的,朝廷缺錢糧,但這些人可富得流油。
朱棣聞言,更是頭大,這個解決方式,當他沒有想過?
只是如今這個時間,他沒法大規模的做,不能明著做,他讓姚廣孝實行大明版的攤丁入畝是為了什麼?還不是就為了這個?
尤其是藩王手裡的,他安撫都還來不及,還去動這些人?
這也是朱高煦在大漢可以那樣搞,他只能看著的原因了。
他只能收拾極少部分的人,但查抄出來的錢糧,依舊無法滿足大明的需要,杯水車薪吶。
朱棣突然覺得自己對朱高煦的期望好像太高了,這個法子,真他蠢還是大明的人都蠢?
朱高煦看著朱棣不說話,只是盯著他看,他也知道了,這法子在大明行不通。
朱高煦再次說道:“如果這個法子不可行,那就只有解決百姓的取暖問題了。
糧食是一方面,取暖也是極為重要的,更何況寒冬每年都會來一次,只有直接從根上解決,才能一勞永逸。
而這個法子,就是火爐,用煤炭取代木炭,還能節約極大的成本。”
朱高煦隨即從朱棣這裡找到紙與筆,開始畫了起來。
朱高煦說的,其實就是前世農村很普遍的爐子,煤炭燃燒的煤煙從煙囪排放出屋外,讓屋內沒有多少煤煙,可以持續供暖,並且還能做飯。
而且這個火爐的製造工藝,也不高,如今完全可以做到。
至於煤炭,如今依舊是一個不受人重視的能源,因為其他用法也沒有發現,取暖吧,那味道已經不是難聞的問題了,而是在空氣流通不好的地方,會致人死亡。
不僅是大明,從發現煤炭的特性開始,就已經有人開始嘗試過的,但無一例外,沒成功,反而死了不少人,都是被燻沒的。
所以煤炭的價格,比木炭要低,低很多,而且大明發現的煤山也不少,基本都沒有被怎麼開採,因為用得少。
在古代,木炭的價格,可是極貴的,而且也不是普通百姓能夠用上的。
他可是親眼見過,外面的那些山,有樹林的可沒有那麼多,因為即便是太平盛世,啃樹皮吃樹葉的百姓,也依舊不少。
因為繁重的賦稅,哪怕是光景好,收成不錯,交了賦稅後,剩下的糧食也基本不夠一家人一年的所吃,平日裡野菜、樹皮、樹根、樹葉,都是被吃的物件。
要是遇到光景不好,皇帝又連年征戰,更苦。
而且像樣點的樹林,都是官紳、地主的,普通百姓想要去砍伐,可是要被官府抓的。
更為重要的是,拿出來用的木炭,也不是單純的用火一燒就可以的。
賣炭翁,賣炭也是一個手藝活,能夠賣炭的,已經強過很大一部分普通百姓了。
朱高煦這次給朱棣弄出來的火爐,也算是一個改善生活的法子了,而且只要普及,凍死的情況,必然會得到極大的改善。
每年寒冬,無論是什麼朝代,都會出現凍死的人,只是多與少的問題罷了。
當朱高煦全部說清楚,心中也是一嘆,這個火爐好是好,確實可以達到目的,但推行下去,朱高煦是不看好的。
但他能做的,只能是這樣了,他也無奈。
朱棣認真的聽著看著,不僅沒有絲毫高興,反而更加沉重了。
朱高煦的這個法子,他認可,如果真的能夠解決煤炭燃燒出現的煤煙問題,確實可以解決取暖的問題。
但是這個爐子,他沒辦法推出去,即便推出去了,他也知道,那些普通百姓也用不起。
因為這個爐子需要鐵來做!
鐵,任何朝代的絕對核心資源,無論是農具還是其他方面,都需要鐵,尤其是大軍的甲冑、武器裝備,都是用鐵打造的。
也就導致鐵在任何朝代,管控都極為嚴格。
他要是將這個爐子推行出去,別人拿去轉手重新冶煉,暗中給他打造出甲冑、武器怎麼辦?
哪怕有錦衣衛,也不代表就不會出現遺漏,尤其是朱高煦剛才還提醒了他,錦衣衛是人,不是萬能的,也有疏漏的時候。
尤其是大明還有地方在起義,要是讓那些起義的人有了鐵,重新鍛造成甲冑和武器,只會破話天下的穩定。
還有一個重要的點,則是使用這麼些鐵打造出來的火爐,普通百姓窮極一生,恐怕都買不起。
他要是推行出去了,到底是賣給誰啊?
朱棣看著朱高煦,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說了,方法確實好,可是不能用啊!
這玩意,不就是給皇宮,以及那些權貴之家用的嗎?
朱棣扶著額頭,長嘆一聲。
“老二,你可真是會給我出難題。”
朱高煦雙手一攤,表示無奈,他能想到的也就是這樣,至於朱棣要不要選擇其中一個,或者自己想辦法,那就不關他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