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五年的河北官道,已不復昔日的繁華。方夢華身披灰色斗篷,獨自一人沿官道去往壺關方向。她眼前的景象令人心酸——面黃肌瘦的難民拖家帶口,步履蹣跚地行走在泥濘的道路上,彷彿這片土地再也沒有了希望。官道兩側,枯黃的野草在寒風中瑟瑟發抖,偶爾還能看見被焚燬的村莊和倒塌的房屋,顯然是盜匪們所為。
如今,她的目標是抱犢山上的楊志和張岑。楊志昔日曾是東京汴梁的禁軍將領,因殺惡少而落草為寇,聽聞宋江風雲再起降而復叛,而張岑則是河東船工出身,如今與楊志一同在此山紮營。這兩人雖然暫時沒有與張迪直接結盟,但卻在暗中觀察形勢。方夢華此行,正是要將他們拉入自己的陣營,並透過他們來影響張迪。
一路上,方夢華遭遇了不下數次的劫殺,都是一些飢餓的蟊賊,看見她獨自一人,便起了不軌之心。然而,方夢華的武藝已然爐火純青,她不僅輕鬆擊退了這些妄圖冒犯她的賊寇,還施展高明的醫術,救治了大量因饑荒和戰亂而奄奄一息的百姓。她心中清楚,越是亂世,越是需要有力的引導,只有團結起這些散落的民眾,才能對抗眼前的黑暗。
當她行至一處破敗的村莊時,遇到了一隊衣衫襤褸的難民。方夢華停下馬匹,取出包裹中的藥材,為其中幾名重病者診治。這些難民無以為報,只能伏地哭拜,感謝她的救命之恩。方夢華看著眼前的情景,心中越發堅定了自己的決心。
她知道,眼前的混亂不過是序幕,真正的風暴尚未到來。宋廷為伐遼傾盡國力,導致百姓民不聊生。各地的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張迪和楊志的叛亂已讓這一帶無比混亂。要想改變這些悲慘命運,她必須儘快找到張迪和楊志,說服他們改變戰略,在太行山一帶建立遊擊根據地。
方夢華在相州北部的名聲漸漸傳開,逐漸闖出了「萬女俠」的美名。這一路她經歷了無數的劫匪、蟊賊,甚至還有走投無路的流民組成的烏合之眾。他們對方夢華的美貌垂涎三尺,但卻無一例外地被她的武藝所震懾。她在斬殺這些宵小之徒時毫不留情,而當她遇到真正需要幫助的百姓時,又不吝施展醫術救治他們。她一路行俠仗義,不僅懲惡揚善,還用自己的醫術救助了許多因戰亂而受苦的百姓。在這片亂世之中,她的存在如同一縷光芒,給無數絕望的人帶來了希望。她的醫術救治了無數傷病,武藝更是震懾了不少惡人。就在林縣百姓口耳相傳的過程中,方夢華的事蹟也漸漸傳入了一些綠林好漢的耳中。
其中,隱居在湯陰縣山溝裡的周侗耳聞「萬女俠」的名號,心中頗為欣慰。周侗乃當世名將,對武藝有極高的眼光,他聽聞方夢華不僅武藝精湛,還醫德高尚,心裡對這位女俠甚是讚賞,彷彿看到了岳飛那樣的苗子。
然而,名聲顯赫也帶來了麻煩。春日的隆慮山。在隆慮山附近,方夢華遭遇了一夥強盜攔路剪徑。這些人粗魯無禮,來勢洶洶,顯然是打定主意要從她身上撈些好處。然而,方夢華並不驚慌,她冷靜地觀察著這夥賊寇的領頭人。
這日,方夢華行至隆慮山腳,山間小徑在斜陽映照下顯得格外荒涼,遠處山林中一片幽靜,偶爾傳來幾聲鳥鳴。方夢華披著一件粗布斗篷,腳步輕快卻不失謹慎。她一手握著腰間的長劍,另一隻手輕拍著系在肩上的藥囊,神色鎮定地沿著山道前行。忽然,四周草叢中躍出數十名持刀漢子,將她團團圍住。那山大王看起來不過二十出頭,眉宇之間透著一股不羈的自信。身穿黑色短打,腰間繫著一條紅綢,身形矯健,年紀看似比岳飛還小几歲,但那雙銳利的眼睛裡卻透露出非凡的自信。
「哈哈,今日運氣真好,竟能在此遇見傳聞中的萬女俠。」那領頭的少年山賊走到方夢華面前,狡黠一笑,顯得極為輕佻,「聽聞這附近有個萬女俠,貌美心善,今日一見果然不凡。可惜啊,可惜,遇上了我,做壓寨夫人剛剛好,但若能在我手裡撐過十合,我便任你處置,如何?」
方夢華見來者不善,心中一凜,但她臉上卻不露絲毫懼色。她知道,這夥賊人並非尋常山匪,領頭的少年尤其非同一般。方夢華微微一笑,拔出腰間的雙劍,冷靜地說道:「十合之約,我應下了。」
方夢華拔出雙劍,身形一動,已然進入戰鬥狀態。少年山賊則握緊長矛,眼中閃過一絲戰意,他輕蔑地笑道:「女俠當真要與我一戰?那可別怪我手下不留情。」
少年山賊眼中閃過一絲玩味之色,他手持一柄長矛,動作靈活如風,矛尖直指方夢華,顯然是準備全力一搏。
方夢華也不敢掉以輕心,雙劍在手,身形輕盈如燕,隨時準備迎戰。兩人對峙片刻,突然間,那少年身形一動,長矛如同蛟龍出海,直奔方夢華的咽喉而去。
方夢華反應極快,雙劍交錯一擋,矛尖堪堪被偏開。少年攻勢未止,長矛連連揮舞,招式兇猛而刁鑽。方夢華見招拆招,以柔克剛,每每在對方的猛烈攻勢下游刃有餘。
經過數合交手,方夢華驚訝地發現,這少年的矛法招式竟與岳飛的喂招頗為相似,而他的武藝水平也相當接近岳飛。這一發現讓方夢華心中疑竇叢生。
她一邊應對著少年的攻擊,一邊尋機反擊。雙劍翻飛,時而封住對方的進攻,時而快速出招,逼得少年不得不連連後退。到了第十合,方夢華抓住對方一個破綻,劍尖直逼他的咽喉。
少年臉色一變,急忙收矛退後,站定後,他並未繼續出手,而是拱手行禮,語氣中多了幾分尊敬:「姑娘果然武藝高強,小子甘拜下風。」
方夢華收劍而立,目光灼灼地看著他,問道:「敢問閣下高姓大名?」
少年見方夢華已無敵意,便坦然自報家門:「在下楊再興,字景望,祖上曾為楊家將之後。」
方夢華聞言,心中一動。楊家將的後人,這可是武林中的一大傳奇。而她此行的目的地正是去見另一位楊家後人——楊志。若能將這位少年豪傑也納入麾下,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楊再興見方夢華若有所思,便繼續說道:「我本在湯陰縣一帶遊蕩,偶爾劫富濟貧,算不得什麼正人君子。此番剪徑劫些盤纏正欲前往郢州投奔舊識曹成,沒想到路遇萬女俠,今日一見,方知傳聞不虛。」
方夢華看著眼前這個年輕的山賊,心中已然有了決斷。她微笑道:「楊再興,我看你年紀輕輕,卻有如此本事,若能與我同行,日後定能成就一番大業。此番我正要去見楊志兄長,他也是楊家將的後人,若你願意,不如隨我一同前往。」
楊再興聽後,眼中閃過一絲猶豫。片刻之後,他點了點頭,笑道:「姑娘既有此意,我楊再興願為護花使者,陪你一同前往抱犢山。」
於是,方夢華與楊再興同行,策馬向北而去。一路上,楊再興與方夢華聊起了江湖趣聞,也談及自己在湯陰縣的經歷。方夢華聽著他的言談舉止,越發覺得這少年雖出身草莽,卻有一股英氣,若加以引導,日後必成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