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府內,蔡京府邸。一間佈置考究的書房中,蔡京端坐在書桌後,面前擺放著幾份文書。包景年站在書房中央,臉色凝重,但目光堅定。
蔡京「包家主,今日請你來,是為了確認一些事情。袁正提到,山寨中有一位名為包康的人才。我記得,方臘的團隊名單中也有一位姓包的人物,號稱是包龍圖公的後人。你可知此人?」
包景年拱手行禮「太師,此事確實與包家有關。包康這個名字,確實存在於我已故大哥包康年。但此包康非彼包康,此人實際是包永年那廝的獨子包完,包永年是我早逝大伯包繶的遺腹子。」
蔡京點頭示意「原來如此。那包永年為何不被包家承認?請詳細說來。」
包景年面露憤慨「稟太師,包永年雖然是我大伯的遺腹子,但他出世之時,家庭內外流言蜚語不斷,有關其身世的質疑從未斷過。包家作為高門大戶,必須保證家族的清譽和聲譽。因此,我父親包綬與三位叔伯一致決定,不承認包永年是先祖希仁公的孫子。」
蔡京眉頭微皺「那包完呢?包永年抑鬱而終後,他的獨子包完又為何去造反?」
包景年深吸一口氣「包完雖是包永年的獨子,但他自小與包家無緣。包永年一直對家族的決策心懷不滿,抑鬱而終後,包完更是離家出走,杳無音訊。包家從未承認包永年這一支,我們也從未與他們有任何聯絡。包完去造反,這完全是他個人的行為,與包家毫無關係。」
蔡京沉吟片刻「那麼,包康這個名字為何如此巧合?」
包景年苦笑「太師啊,這是包完的挑釁與報復之舉。他用我已故大哥包康年的名字,顯然是要引起誤會,讓包家受到牽連。包家與其沒有任何關係,我願以家族的榮譽起誓。」
蔡京點頭「好。包家主,你的解釋合情合理,我會將此事如實上報,並確保包家不受牽連。不過,包家的家族清譽還是需要你們自己維護,希望你們能更加謹慎。」
包景年深深一揖「多謝太師明察。我包家必定會更加謹慎,維護家族清譽,不讓任何人有機可乘。」
蔡京微笑「如此甚好。包家主,請回吧。」
包景年再次行禮「謝太師。」
包景年離開蔡京府邸,心中雖然鬆了一口氣,但也知道包家必須更加小心,以免再有類似的事情發生。他暗自決定,要加倍關注家族中任何可能引起誤會的人和事,確保包家的清譽不受任何影響。
開封城內,市井巷陌。街道兩旁小商販叫賣,行人穿梭。幾個百姓圍在一起議論紛紛。
百姓甲「哎,聽說了沒?包府這次可真是惹了大麻煩,竟然被朝廷調查了個底朝天。」
百姓乙「是啊,我聽說這都是因為包公的重孫子包康去造反了。這可真是怪事兒,包家可是忠良世家,怎麼會有後人去造反?」
百姓丙「唉,這世道可真是越來越亂了。你們記得不,之前開國名將呼延讚的後裔呼延綽也加入了宋江那夥賊人。這些開國忠良的後人竟然一個接一個地反了,真是讓人心寒啊!」
百姓丁「這可不是小事兒啊!按咱們老祖宗的說法,這可是王朝氣數將盡的兆頭啊。包公的後人都去造反了,朝廷還能長久嗎?這大宋啊,是要完囉。」
百姓甲「是啊,包龍圖包公可是咱們老百姓心中的青天大老爺,他的後人竟然去造反,這事兒真讓人想不通。」
百姓乙「我聽說包家現在都被搞得雞飛狗跳,查得特別嚴,連家裡的小廝都被問了好幾遍。包家的人心裡怕是也不好受吧。」
百姓丙「那是當然了,誰家遇上這種事兒能好受?不過話說回來,包家的名聲可不能就這麼毀了。不知道包家主包景年能不能把這事兒處理好。」
百姓丁「包景年可是個聰明人,不過這次的事兒牽扯到造反,怕是再聰明也不好辦啊。總之,希望包家能挺過去吧,咱們老百姓可不希望看到這樣的忠良世家被毀了。」
開封城內,關於包家的風言風語四起,百姓們紛紛議論,心中對王朝的未來充滿了不安。包家的調查引發了廣泛的關注,甚至成為了茶餘飯後的熱門話題。與此同時,包景年和包家人也在努力應對這一危機,試圖維護家族的聲譽和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