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童貫在入冬前班師回朝,但是伐遼卻被擱置了一冬。蔡京主張先屯兵白溝河向燕地的遼國漢人喊話最好能讓他們自己叛遼迎王師,得到包括宋徽宗和文官的一致認可。宋朝文官之所以拖延伐遼,除了軍事準備不足,還抱有一些幼稚的幻想。他們認為燕雲之地的漢人居民會自發叛遼降宋,從而使宋軍不戰而勝。金國入侵遼國過程中,確實有一些燕地難民逃入宋朝,這更加強化了他們的想法。實際上,燕地漢人早已在契丹遼國治下生活了幾代人,爺爺的爺爺的爺爺就已經在契丹人治下,且南北院「一國兩制」的統治方針並不會引起燕雲漢人的牴觸,他們根本瞧不起軟弱無能、需要給遼國交歲幣的宋朝。
宣和四年(1122年)初春,宋軍終於越過高陽關,跨過了宋遼兩國的界河白溝河,展開了對遼國的攻勢。自北宋建國以來,白溝河以北的邊防林一直是防禦遼軍南侵的重要屏障,但如今,為了進軍北方,童貫下令軍士砍伐了這片象徵著國境安全的防線。
在白溝河畔,伐木聲不絕於耳,曾經茂密的林木在斧頭的劈砍下轟然倒地。駐紮在此的宋軍將士們心中滿懷憧憬,期盼著此次北伐能夠收復失地,建立不朽的功勳。
童貫,身穿一身金甲,騎在高頭大馬上,目光炯炯有神。他知道,這次北伐對於自己的前途至關重要,只要能成功,他便能建功封王,成為歷史上不朽的功臣。在用焦成冒充由洪載指認的「方臘」京師獻俘後,已經被加封「楚國公」世的童貫是個武藝高強的宦官,任樞密使(國防部長),前些年在青唐地區熙河開邊,讓宋朝短暫的擁有隴右都護府。在「笑傲江湖」世界的設定中,「葵花寶典」的創始人就是他。而宋神宗的遺詔則明確誰收復燕雲就可以封王,而以大宋的尿性,一般武將根本不敢覬覦這種要命的功勳,但他是個不能威脅皇權的宦官可以另當別論。
「這一次,咱家絕不能失敗。只要能擊敗遼軍,收復燕雲十六州,咱家便能在官家面前立下大功,從此封王位極人臣。那些反對咱家的朝臣,都會為他們的愚蠢付出代價。」童貫默唸道。
然而,面對宋軍的攻勢,遼國的將領耶律大石和蕭幹並未驚慌失措。他們迅速集結軍隊,準備迎戰。
耶律大石身披鐵甲,站在軍帳中央,冷靜地分析著戰局:「宋軍雖然人多勢眾,但他們並不擅長野戰。我們可以利用地形,採取游擊戰術,分散他們的兵力,然後逐一擊破。」
蕭乾點頭贊同:「大石林牙所言極是。我們可以利用白溝河的天然屏障,將宋軍分割開來,然後逐個擊破。」
宋軍在種師道的指揮下,越過白溝河,向遼軍發起進攻。种師道,素有「老種相公」之稱,是西北軍中久經沙場的老將。然而,此次面對遼軍,他卻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戰鬥打響後,宋軍雖奮勇拼殺,但在遼軍的游擊戰術面前,逐漸陷入了被動。遼軍利用地形,頻頻發動突襲,使得宋軍陣腳大亂。
「這些遼軍,真是難纏。他們的騎兵比我們更為靈活,我們的步兵在這種地形下,根本無法發揮優勢。」种師道哀嘆道。
戰鬥進行到白熱化階段,遼軍突然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騎兵衝鋒,宋軍陣線被撕裂,士兵們紛紛潰逃。
童貫眼看戰局不利,急得滿頭大汗:「怎麼會這樣?我們的軍隊不是準備充分嗎?為什麼會被遼軍打得如此狼狽?」
种師道無奈地搖頭:「童相公,遼軍善於騎戰,我們的步兵在這種情況下,根本無法與他們抗衡。」
經過數日激戰,宋軍終被遼軍擊潰,損失慘重。宋徽宗得知戰敗訊息後,大為驚恐,立即下令班師回朝。
「這次北伐竟然如此慘敗,真是天意難違。若再強行北伐,只會損兵折將,朕必須要保全實力。」宋徽宗趙佶心說。
白溝河一戰,宋軍慘敗,邊防林被毀,使得南北疆域再無屏障。遼國雖暫時得以喘息,但隨後金國的崛起,使得北方的局勢更加嚴峻。
而童貫的夢想,也隨著這次戰役的失敗而暫時破滅。他回到開封后,面對朝臣的指責和徽宗的冷遇,內心充滿了懊悔和愧疚。然而,這場戰役的失敗,所埋下的伏筆,卻將在不久的將來,成為宋朝更大災難的前兆。
夕陽西下,白溝河畔,滿目瘡痍。曾經的邊防林已成一片廢墟,宋軍的屍體散落在河邊,彷彿在訴說著這場戰役的慘烈和悲壯。而在遠處,遼軍的營地中,耶律大石和蕭乾站在一起,望著遠方的夕陽,心中滿是對未來戰局的思考。
這場戰役,註定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深深的印記,成為北宋與遼國鬥爭的一段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