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帝口中的太師,正是耶律乙辛。
選擇在這個時候徵詢,顯然他的意見至關重要,甚而影響遼帝的決策。
耶律乙辛略一沉吟:“西院大王蕭易經略漠北,距離前線最近,想必也是對戰局最為了解之人…既然連他都認為眼下是討伐西夏的絕佳時機,那必然不會有錯。
我們就讓蕭大王返回西北,統帥本部人馬,大軍壓境西夏,以觀成敗。
若是西夏放棄東征回防,則咱們也退兵,沒有一兵一卒的損失;若是西夏執意攻打宋朝,蕭大王自然也不必客氣,可率軍直搗興慶府,活捉李諒祚。”
耶律洪基聽罷連連點頭:“有道理…蕭卿,看來你進京輔政的事只能暫且放下,還是先替朕‘西北射天狼’罷!”
蕭易立刻出列,一臉義正言辭地道:“食君之祿,為君分憂…如今國家需要,臣責無旁貸。”
“好,傳旨。西院大王蕭易率本部人馬出兵西夏…至於是戰是退,便依乙辛所諫,你便宜行事。”
終於得到遼帝的許可,蕭易心中一喜,表面依舊雲淡風輕地上前拜道:“臣,領命!”
卻不知身後的耶律乙辛正微眯雙眼看著他,露出一抹不可捉摸的微笑…
蕭易領了皇命,隨即進宮向蕭觀音請辭。
經歷過堂兄流放,家族中衰的輪番打擊,蕭觀音瞧上去憔悴了不少。
她神色疲憊對蕭易道:“四叔的身子終於有所好轉了…前些天進宮看我,還對大哥千恩萬謝——說多虧你出手,才讓耶律乙辛有所忌憚,保住了咱們蕭家的根基。
唉,我苦勸陛下,也沒有改變他流放阿臘哥的旨意…如今咱們的親人一個接一個的離去,大哥你此行一定萬分珍重!”
蕭易點了點頭:“妹妹你身居後宮,少了咱們蕭家在外廷的助力,難免處於孤立無援之境,事事也要小心…尤其提防耶律乙辛!”
蕭觀音苦笑一聲:“我貴為一國之母,諒來他也不敢胡來。”
告辭了蕭觀音,蕭易命部下收拾儀仗,自上京打道回府,返回漠北。
能從驚心動魄的府院之爭中全身而退,同時如願以償地拿到伐夏的“通行證”,其兇險程度不亞於在戰場上明刀明槍地廝殺…連蕭易這種見慣了大風大浪的人,在離開臨潢府的那一刻,也忍不住暗呼一聲“好險”。
回到漠北鎮州,蕭易召來蕭遠山、蕭別裡剌等蕭家子弟,將回京發生的事告訴了他們,聽聞蕭阿臘被逐,蕭家中落,蕭遠山等人也是不勝唏噓。
蕭易嘆道:“如今不是傷感的時候。遠山兄,立刻傳令西域——除蕭萬里留守坐鎮外,蕭彥、三法王、蘇星河、段延慶等將速速回歸鎮州…咱們尚需商議下一步的攻伐計劃!”
不日眾人便風塵僕僕地趕到招討使司後衙。
作戰室內,蕭易開門見山地道:“西夏在與宋國接壤的和南、保泰等軍司兵馬調動頻繁,似有大軍集結的跡象…看來太妃李秋水為鞏固統治,轉移國內矛盾,不惜調動兵馬,準備對宋國出兵了!
這可是個難得的好機會,陛下已經許我攻伐西夏之權,咱們隨時都可以出手,討伐西夏。”
蕭別裡剌聽聞有了戰事,立刻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摩拳擦掌道:“西夏狗賊自尋死路,那還客氣什麼?易哥,只需三萬鐵騎,我便揮軍南下西夏,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蕭遠山卻頗有顧慮道:“兄弟稍安勿躁。這西夏立國已近百年,根基穩固,絕非一朝一夕便能滅亡。
如有外敵侵略,西夏上下勢必團結一心,支援李秋水,這也正是她想要的結果…依我看不可輕敵妄動,等到宋夏深陷戰爭泥淖之時,咱們再取漁翁之利,方為上策!”
聽罷兩方意見蕭易不置可否,反而將目光投向了段延慶:“段先生,你怎麼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