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征伐東喀喇汗,蕭易的領土分別向西、向南擴張千裡,直抵中亞的錫爾河和蔥嶺(帕米爾高原)一帶。
憑藉“碎葉川——錫爾河——天山——蔥嶺——崑崙山”的天險為自然疆界,形成一道牢不可破的軍事防線,蕭易便能保證其領土西陲的戰略安全,繼而獨霸整個內外西域。
而拿下於闐、疏勒這些南疆的貿易節點,天道軍已經完全掌控了天山與崑崙山山脈的絲綢之路,壟斷東西方貿易的往來…
同時又新得三十萬子民:西北草原是二十萬葛邏祿突厥人和回鶻人的牧場;南部崑崙山和天山之間夾著的盆地綠洲,則生活著十萬塞種(于闐)人。
由於原來佔據統治地位的割祿和回鶻的部落貴族在這場征服戰爭中已經被天道軍打殘,加上信仰最虔誠的那批穆斯林已經跟著東喀喇汗西逃…因此蕭易很容易便接管、改革了這些部落及土地。
蕭易在東喀喇汗的北方草原成立“夷播海盟”,將葛邏祿人和回鶻人打散、重劃為“七河”、“楚河”、“伊犁”三旗,擇選旗主開府三司。
由昔日立下大功,被蕭易看重的蕭氏子弟——蕭彥擔任盟長,治所在碎葉城,同時留下一萬天道軍協助他駐守外西域,防衛邊疆。
至於南方的于闐故地,則納入整個內西域板塊的統治,由高昌城的三省六部設定流官,統一管理;
一萬天道軍駐防高昌,鎮守整個內西域的北疆(金山與天山之間)、南疆(天山與崑山之間),“天山北盟”的盟長蕭萬里親自統轄。
透過抽調“夷播海盟”、“天山北盟”的精壯男丁、收編于闐復國軍以及在南疆的高昌、焉耆、龜茲、疏勒、于闐等地大徵兵,西域僕從軍的兵馬一舉擴充至十二萬之眾,成為治理西域的可靠力量!
而西域盛產的各種優質礦藏則全部收歸國有,七河流域的銅礦可以製造青銅炮和鑄造銅錢;喀喇崑崙的硫磺和天山的硝石可以製作火藥;疏勒、龜茲等地豐富的鐵礦可以製造鎧甲、刀槍…
每年透過絲綢之路賺取的數百萬兩利潤,蕭易大部分都投入到提高軍人待遇和軍工建設當中,因此漠北商會可以組織起大量勞工迅速佔領境內大大小小的礦場,日夜不輟地進行開採、提煉,從而控制住各種戰略資源。
為了成規模地產出更多火器、武備,明教的五行旗從崑崙山光明頂遷入昔日的大唐四鎮,根據原料產地遠近,興建起四大軍工廠:碎葉城建火炮廠、龜茲城建盔甲廠、于闐城建彈藥廠、疏勒城建兵器廠——先建廠試產,達標後再成規制地產出。
當國家機器真正啟動起來的時候,蕭易的整套班底各司其職,牢牢掌握著西域的經濟命脈,並把西域所擁有的資源想方設法地“壓榨”出來,為天道軍所用。
在蕭易的治理下,國家佔領土地礦產,軍隊獲得武器軍備,商會賺取白銀利潤,民眾則可以買到豐富到爆炸的各國商品…每個人都有美好的未來!
眼看整個西域的政治、經濟和軍事都已安排妥當,步入正軌,蕭易留下蕭萬里、蕭彥為鎮帥,明教三法王為悍將,共同治軍;蘇星河、段延慶、阿撒連羅等能臣幹吏,負責治民;
自己則攜新婚妻子,率領餘下天道軍班師回朝,重返闊別兩年的漠北草原。
歸途中遙望西域的壯美河山,蕭易握住索拉雅的柔荑,與她相視一笑,心中不免豪情萬丈:
碎葉、龜茲、于闐、疏勒…盛唐時設立的安西四鎮,蒙塵多年,流離在外;如今故土新歸,盡數被我收復,何其壯哉!
——————
鎮州,招討使司衙門,一眾官員在大門口列隊迎接凱旋的西院大王。
在眾人的簇擁下,蕭易走進屋內,風塵僕僕地卸去甲冑。
眼見案桌上一塵不染,書籍擺放整齊…彷彿自己一天都沒有離開過。
“遠山哥,我回來了!”
喊了半天也沒人應答…蕭易一時疑惑,向衙門裡的主簿問道:“遠山兄去了哪裡?”
見他相詢,主簿不敢欺瞞,趕忙道:“回蕭大王,蓋副使夫人即將臨盆,副使怕有閃失,正在家中守候…”
一聽這話,蕭易心中升起一股莫名地激動:“怎不早說…我這便去家裡找他!”
當即蕭易馬不停蹄敢往副使的府邸…此刻蕭遠山的府上,院內院外一片忙碌,侍女、老媽子忙前忙後,進進出出地燒水遞巾。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