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西院大王、安西都護、蘭陵郡王——蕭易覲見!”
伴隨著小黃門的一聲唱喏,蕭易亦步亦趨地進入御書房,朝耶律洪基行君臣揖禮。
這裡不似正式的朝會場所,反而是皇帝與近臣召對,更偏私人化的議政之地,禮節倒也不那麼繁重。
“大哥,你回來了。”
正在批閱奏章的耶律洪基放下御筆,快步上前拍了拍他肩膀,仔細打量他一番笑道:“這幾年不見,大哥曬黑了,反而更顯英雄氣概了。”
蕭易也是心中一動:沒想到短短三年,耶律洪基便脫了少年稚氣,舉止威嚴從容不少,頗有帝王之風。
賜他落座後,耶律洪基振奮地道:“你經略漠北、平定西域,拓邊數千裡,使我大遼的國威揚於域外…果然沒有讓朕失望!”
蕭易連連稱遜,只聽耶律洪基繼續道:“在外有你這樣的悍將征戰四方,在內有耶律乙辛處理政務,我自然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耶律乙辛?”
雖然得到靈鷲宮的情報,蕭易依舊故作驚訝地道:“豈不是當初在慶雲山救駕的那個將領?”
“不錯,正是此人。”
耶律洪基點了點頭:“乙辛倒是個治世的能臣,朕將大小政事交給他打理,哪一件他都能辦得妥妥帖帖,省去了不少功夫。對了,磨古斯、太陽汗…他們都是不世出的梟雄,說說你是怎麼戰勝他們的?”
蕭易說起那段崢嶸歲月,如何大破遊牧,攻城拔寨…聽得耶律洪基悠然神往,恨不能親上戰場與之並肩作戰。
機會難得,蕭易心裡正想著要不要請奏發兵西夏,卻門外唱喏:“北院樞密使,耶律乙辛覲見。”
耶律洪基這才想起尚有國事要議,不無遺憾地道:“這次來不及了,咱們下次再聊…觀音也對你想念的緊,大哥且去看看她罷。”
蕭易只得先把話咽回肚子裡,不過遼帝誕辰將至,屆時可再尋良機奏陳,便從御書房裡匆匆告辭。
出門時,正好和耶律乙辛打了個照面。
耶律乙辛已卸下昔日的戎裝,換上了朝服,當下笑吟吟地向蕭易道:“蕭大王,咱們自慶雲山一別,已過去兩年多,別來無恙。
大王這麼快就從邊疆趕回,果真是歸心似箭啊!這次可得多在京裡住些時日。”
他雖然面帶和煦笑意,可蕭易見他總有一種難言的不安感,彷彿能激起心底最本能的警覺性。
蕭易謹慎地道:“西北邊地關係重大,軍務龐雜,我也不知能在京中待到幾時。若有閒暇,必登門拜訪樞密使大人。”
“好說,好說…我先去面聖,莫讓陛下等的急了。蕭大王,再會。”
見乙辛離去,蕭易這才長舒了一口氣,戒心漸去;離開御書房,在內侍地領路下,來到妹妹蕭觀音的寢宮。
剛進殿門時,就聽見一聲稚嫩的呼聲:“阿孃,阿孃…”
卻見秀榻上坐著個一歲多的可愛男童,肉嘟嘟的臉蛋讓人忍不住想捏一把,口中“咿咿呀呀”,衝母親不斷地招著小胖手。
蕭觀音嫋嫋走了上來,抱起孩子道:“浚兒,你又餓了麼?啊,大哥,你什麼時候回的京?”
她一轉頭看到蕭易,忍不住失聲叫道。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