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小人知罪,求大人開恩...”
“橫行鄉里,霸佔他人財物,比方林和王有財也不差幾分,來人,將他押下去,關進大牢!”
柳軒都懶得看他了,直接讓他簽字畫押,然後拖走。
檢舉箱讓龍門百姓感受到了切實的效果,接連幾天,都有人不停的往裡面塞狀紙。
柳軒也是來者不拒,查明情況就直接拍板拿下。
短短几日的時間,龍門比以前可是清明瞭許多,百姓私下口口流傳柳軒是一個好官,是朝廷派來的青天大老爺,專門解救他們來了。
當然,接連將那些豪紳抄家,也讓柳軒的底蘊豐厚了起來。
......
叩叩!
深夜,柳軒正在書房寫字,房門突然被敲響了。
“進來!”
上官婉兒端著一碗蓮子羹走了進來,“少爺,都三更天了,休息一下吧!”
柳軒正好也寫完了最後的幾個字,然後停筆抻了一個懶腰。
“嗯,我正在整理一些關於治理河岸的方法,汾河的水患情況,我已經交給李四去記錄了,快半個月了,估計已經有結果了。”
看著柳軒面前剛剛寫的那一摞紙,上官婉兒情不自禁的就拿了幾張,看了起來。。
柳軒喝著蓮子羹,卻也沒有阻止,上官婉兒頗為聰慧,正好可以讓她幫忙看看。
上官婉兒只是看了片刻,俏臉上便浮現出了一絲驚奇。
柳軒整理的治理之法,完全顛覆了她心中治理河岸的樣子,而且有理有據,更讓她忍不住心中讚歎。
“少爺,您說的水車和水泥是什麼東西?”
看到上官婉兒眨呀眨的大眼睛,一臉的求知慾,柳軒就笑著解釋了一下。
“這水車,原本也叫天車,其實《莊子》裡面就有記載,民間最早的汲水用具該是‘桔槔’。《莊子.外篇.天地篇》中,載子貢南遊,反途路過漢陰時,看到一個老丈人辛苦的抱甕汲水灌溉,事倍而工半,於是告訴老翁一種省力的器具,名曰之『槔』。”
“東漢末年靈帝時,命畢嵐造翻車,這翻車也是水車,不過稍加改進,我則是把這翻車更加給調整了一下,省力而且灌溉面積更加大了。”
“至於這水泥,其實就是石灰石煅燒弄成的石灰,然後和砂石,石子等等用水攪拌混喝在一塊,他們能夠快速凝結成一大塊,並且堅固異常,形成快速,我打算用它來築建堤壩,這樣的話,不僅省時還堅固,之後就不容易決堤了。”
上官婉兒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少爺,您懂得真多。”
柳軒不在意的擺了擺手,他哪裡是懂得多,後世的人估計都會,不過也不好和上官婉兒解釋。
第二天的時候,李四帶著半個月以來,記錄的汾河水文情況來找柳軒。
“大人,您所說的小人都記錄好了。”
“嗯!”
柳軒接過來記錄水文的書冊檢視了起來。
汾河的水位,白天幾乎沒有什麼變化,只有早上和傍晚的時候,水位要比原來漲上半尺到一尺左右。
而下雨天,汾河水位上漲的也比較厲害,不過最高不過兩尺半。
這一下子柳軒心中也有數了,堤壩起碼要比原來高一米,才能夠防止汾河河水決堤,淹沒兩岸田地。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