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春城,太守府前堂。
張幕坐在守位上,身邊桌子上放著茶杯。
他讓人在大堂內都安排椅子和桌子,讓每個人都坐在椅子上,而不是跪坐在桌案前。
他左手邊坐著一票文臣謀士,按順序是郭嘉,顧雍,陳群,參加完張幕婚禮還沒回去下蔡的呂範,周瑜這個新任合肥縣長。
他右手邊坐著一票武將,按順序是許褚,陳到,周泰,蔣欽,龔都,孫策這個剛剛上任在周泰麾下的軍司馬。
漢朝大臣上朝或者議事,已經有比較明確的排序,官職越高越靠前,文官在更前面一些,武將次之,但並沒有左右之分。
一直到唐朝,李世民以老子李耳會先祖,定下文左武右的規定,因為老子曾說“君子貴左,帶兵貴右。”
張幕則完全是為了圖方便。
儘管有孫策和周瑜這兩個還沒認主的外人在場,但張幕並沒有打算隱瞞接下來的佈局。
他招收孫策用到的是陰戳戳的陽謀,不怕對方知道什麼。
甚至知道的多了,孫策更會做出取捨。
對了,還有他身邊旁聽的十歲東吳大帝,他也沒避諱。
哥就是自信!
“諾!”
郭嘉拱手領命,沉吟了一下說道:“揚州有六郡,九江,廬江,丹陽,吳郡,會稽,豫章。”
“主公是九江郡太守,只和廬江郡和丹陽郡接壤,吾等但先對此二處出手。”
“其中廬江太守陸康有才華,有治政之能,頗有名聲,百姓愛戴,智取為上,攻伐為下。”
郭嘉先說了第一個人,陸康!
這陸康是吳郡四大姓之一陸家掌舵人,因為朝廷有戶籍迴避政策,這才在陸家擔任太守,為人特別看重出身,輕視儒家弟子以外所有人,甚至連孫策這個孫子後人都不放在眼力,因其是兵家傳人。
但其名聲不錯,治理能力也不錯,最主要是心繫治下百姓,甚至為民請命而被漢靈帝劉宏罷過官。
“軍師可有計策嗎?”
坐在武將最末端的孫策忽然出聲問道,神情有些激動。
其實孫策還沒認張幕為主,並沒有資格參與這種核心議事。
不過有張幕首肯,他還是和周瑜一起參與到了這場議事中,但如果夠充滿,應該選擇少說多聽增長見識。
可他並沒有,而是第一時間參與討論。
張幕並不意外。
孫策現在不過十六歲,沒有經歷喪父之痛,雖然勇猛武藝已經不俗,但性格上還是偏向衝動。
即便有那日張幕的分析,他或許不會仇視陸康,但依舊帶著敵視。
今天第一次參與這種議事,興奮之下聽到張幕要對陸康出手,自然是忍不住詢問。
“......”周瑜嘴角微微一抽,沒有說話。
其實在張幕丟擲這個話題時,他已經預感到了會有這一幕。
這幾天觀察下來,加上和周異商討,他心中依舊有了新的方案。
若是孫堅有了穩定根基,孫策開始得到培養,周瑜便跟隨在孫策左右,做第一心腹,既不浪費一聲才學,也不辜負兄弟之誼。
可若張幕也崛起,而孫家出現變故,那麼投靠張幕未必不好。
不過一切都是設想,成熟的世家還是會繼續觀望一段時間在做選擇,而這並不影響他在張幕麾下做事,鍛鍊自己。
效力跟認主,是完全兩個概念。
而現在,周瑜已經開始觀察張幕麾下力量,這也是一大考慮要素。
站在張幕身後的孫權不著痕跡看了孫策一眼,碧眼轉動:“大兄有病,回去得稟明阿母。”
“上下兩策。”
郭嘉看了最佳捧哏孫策一眼,伸出二根手指,淡淡說道:“只需對症下藥即可。”
“陸康極為看重門第,而主公乃留候之後,孔北海高徒,素有仁德之名,現在又有元嘆這層關係,當可與他為善,等到時機成熟,可讓其升任州牧府認知,或設法讓其主動讓出軍權。”
在場之中,顧雍是陸康女婿,周瑜和陸康有舊,但郭嘉還是毫不在乎的將方針說了出來。
陸康出身江東師大家族之一的陸家,
這是一個最好招攬的人才。
而他所謂兩策,意思很簡單。
陸康看不起孫堅孫家,但一定看的起張幕,不管是從出身,學識,門第,還是名聲地位上都是如此。
而陸康本身是個有能力,也沒有品德問題的實幹家,是一個張幕可以招攬來用的人,未必要敵對。
所以這就有兩種情況。
若陸康願意認張幕為主,那麼等張幕成為揚州州牧後,可將其從郡守位置上提拔上來,也不算明升暗降,只是剝離軍事屬性。
可若陸康忠心漢室或者袁紹之流,那麼只要他願意交出軍權,張幕可以讓他繼續治理廬江郡,只用其才,當個工具人。
不過現在漢天子還在,郭嘉不能把話挑明瞭說。
可在場都是人精或者知道張幕志向,所以能夠想明白。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