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氣運圖錄,開局收藏甘夫人

第52章 時代洪流,醫治郭嘉

“主公,嘉借閱一下,無妨吧?”

郭嘉雙手抱胸,護住《太公兵書》,大有你不答應,我就誣陷你有“斷袖之癖”的意思。

見狀,張幕沒好氣的翻了一個白眼。

這本兵書對於郭嘉的吸引力,怕是和兵器加盔甲加馬匹對武將的吸引力差不多。

“既然你知道這本書的特殊性,可別讓人知道。”

張幕不免叮囑了一句。

這東漢,是世家狂舞的時代。

做任何事,讀書,出仕,拜師,甚至入伍都看重門第和家學淵源。

或許張良後人在當今這個時代沒成為大族,但大漢開國功臣,千古謀聖之後,這個身份代表的意義太過巨大。

正如郭嘉所說,張良後人也分很多支。

在這東漢,可以確定的有被後人譽為“木聖”(科聖)的地動儀發明者,張衡。

有著現在還健在,被稱為“建安三神醫”之首,撰寫了《傷寒雜病論》《金匱要略》等醫書的“醫聖”,張仲景。

這兩位都有族譜和史籍確切記載,而張幕是張道陵後人,張道陵是道教創始人,被稱為張天師,也確實是張良後來。

光是有明確族譜記錄的便有三個,其他不能確定的就更多了,由於人口繁延很廣,族譜散失,有些人冒認到連本人也認為自己是張良後人。

比如什麼張濟張繡之流,張郃張楊等人,如果不是出身名門,扯留候後人這個身份也會被高看一眼。

而《太公兵書》,乃是張良崛起關鍵,即便是皇室和四世三公的袁家等等也就收藏了幾篇殘篇,張幕若是拿出全篇,足以憑藉此自號張良嫡系後裔。

這差距,大概就是劉協和劉備在劉姓漢室宗親中的區別,甚至還要更遠。

靠著《太公兵書》,在這注重禮法和傳承的時代,張幕完全有資格將張仲景一脈和張衡一脈等等任何張良後裔逐出族譜,再也不能自號留候後人。

對於張良後人,這便是尚方寶劍。

但也有可能,張幕會被所有張良後人圍攻,有的是為了爭奪這“尚方寶劍”,有的是為了身份轉正,甚至有一些垂涎《太公兵書》的世家大族也會出手,比如袁術!

而這,完全取決於張幕的實力。

張幕實力強,這些人便會歸附,巴結,討好。

張幕實力弱,便會成為眾矢之的。

而現在,張幕明顯還是後者,所以郭嘉才阻止他。

這就像袁術從孫策處得到傳國玉璽後稱帝,直接被滅了個通透,害得袁紹急忙撇清楚關係。

可若是袁術已經統一天下再拿出傳國玉璽,至少有九成人會認為他是天命所歸。

同一件東西,在不同時期拿出來,完全是兩種效果。

“嘉必隨身攜帶,以身相護,多謝主公賞賜!”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