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瀟點點頭道:
“先打下山南道,將山南道全數控制在我們手裡再說。
本王要割據山南道。”
李瀟一揮手,帶著麾下眾多將領立刻行動,大軍從興元府開始一路北上攻城略地。
凡所過之州府,面對李瀟的造反大軍無不紛紛開城投降。
畢竟這些刺史精明的很。
對於山南道的情況,這些人自然也是時刻關注著,這可是關乎著他們自身的利益和地位。
說句實在話,這些人往往比任何人都要知道如何識時務?
更何況李瀟帶著大軍將山南道的所有州府攻破下來,總是需要文官來治理地方。
總不能靠自己手下的將領。
所以對於這些刺史,李瀟大多數都選擇收編,讓這些刺史繼續的治理地方。
當然對於不識時務的那些文人李瀟一向不手軟,手下的大軍一路屠殺過戶。
李瀟的刀子會教他們敬畏。
山南道是李瀟的地盤那麼他們便得遵循李瀟的規矩,在李瀟的地盤上就得學會敬畏。
那些刺史想活命便得加入到李瀟的麾下,為李瀟治理地方。
這些人上了李瀟的船,他們就再沒有機會下了,立刻便會成為朝廷的反賊。
一路下來,短短十數天的時間李瀟便將整個山南道佔據。
一路佔據的州府有興州、鳳州、利州、通州、洋州、澤州、合州、集州、巴州、蓬州、壁州、商州、金州、開州。
等來到襄陽城時,整個襄陽城的大門都是空開,當中的朝廷兵馬早已經逃得不知所蹤。
李瀟立刻讓人佔據了襄陽。
這可是山南道的治所之地。
同時手下的東廠也是開始在整個山南道掀起新風血雨,將所有反對李瀟的勢力清除。
配合陶家的陶山望開始對整個山南道接手。
此刻陶家已經公然支援李瀟。
大批的陶家資源,開始對李瀟的軍隊進行支援,各種各樣的人才也是從天下匯聚過來。
更有無數的鐵匠被陶家的的陶山望召集送入鐵槍堡。
陶家金財鉅富,此刻整個家族全力運轉下來,所展現出來的力量極其恐怖。
哪怕是李瀟都相當驚訝。
陶家對李瀟的支援,讓他對山南道迅速掌控,軍隊的各種物資更是從陶家運過來。
而李瀟在控制山南道後。
此刻山南道和關內道的交界處豎立著一座堅城,武關。
長孫順德順利逃入了武關。
這段時間,李瀟的反軍在整個山南道肆虐,所有的山南州府都落入李瀟手中。
已經有了虎踞山南的氣勢。
長孫順德敗了,並且還是敗得一敗塗地,兵馬都丟完了。
丟的讓他都不敢回長安城了。
一段時間收攏下來,也不過收攏不到一萬潰軍,讓長孫順德的臉色難看到鐵青。
長孫順德並沒有逃回關內。
他得留在這武關,擋住那反賊李瀟的兵峰。
得知這個訊息時,李瀟的臉上沒有絲毫的表情,對於長孫順德更是不屑一顧。
武關距離山內道可遠著!
要說實在的,武關說到底還是屬於關內道,只能算是一座屏障擋住了山南道罷了。
李瀟暫時沒必要去動他。
在控制了山南道,李瀟便可割據為皇,和李世民叫板。
眼下大唐越加混亂,李世民已經跳腳到了極點,天下野心之輩都在盯著長安城。
李瀟不慌,手下的地盤和十幾萬的大軍便是他的底氣。
佔據山南,李瀟將襄陽城當作大魏朝廷的皇城。
同時封麾下的大將侯君集大魏朝廷鎮國大將軍。
這職位不比他之前差多少。
當然含金量,肯定無法比得上整個大唐朝廷。
封麾下的大將文聘為忠武大將軍。
封麾下的大將郭子何為壯武大將軍。
除此外,李瀟讓命令手下的帥才鍾會與趙無極兩人帶領六萬大軍駐守在巴州城。
巴州距離劍南道極近,隨時會有變故發生。
李瀟盯著劍南道的地盤。
如今劍南道混亂,他未嘗不能去啃下一塊肉。
讓鍾會過去最為穩妥。
鄧州距離江南和淮南到最近。
也是山南道的要衝之地。
李瀟派手下的大將郭子和與李浩帶領四萬兵馬駐守。
郭子和本便是老牌大將當年也是駐守在鄧州,對於鄧州的情況是相當的熟悉。
讓他去駐守確保萬無一失。
至於李瀟則是帶著剩餘的八萬兵馬駐守襄陽,隨時準備迎接朝廷的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