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11年,日耳曼帝國海軍新一級的主力艦建造計劃透過論證,開工建造了。
這是日耳曼帝國建造的第二款戰列巡洋艦,被命名為‘德弗林格爾級’戰列巡洋艦。
相比日耳曼帝國的第一款戰列巡洋艦,即‘毛奇級’戰列巡洋艦,‘德弗林格爾級’戰列巡洋艦更加的龐大,火力也更為兇猛,裝甲和防禦,也都得到了顯著的提高。
比起另外一個時空的‘德弗林格爾級’戰列巡洋艦,更是兇猛了非常多。
‘德弗林格爾級’戰列巡洋艦,‘德弗林格爾級’戰列巡洋艦,標準排水量三萬五千噸,滿載排水量三萬九千噸,裝備24座大型燃油鍋爐和四座大型蒸汽輪機,四軸推進,最大航速28節。裝備三座三聯裝50倍口徑380毫米主炮,6座雙聯裝150毫米副炮。4座雙聯裝105毫米速射炮。12座88毫米單裝速射炮。16座40毫米單裝速射炮。側舷水線裝甲,主炮塔正面裝甲和司令塔裝甲厚度為380毫米新式裝甲鋼,甲板裝甲為65毫米。
這一級戰列巡洋艦,絕對是世界上最為強悍的戰列巡洋艦。在主要裝甲厚度上,幾乎同‘凱撒級’戰列艦和‘國王級’戰列艦相同。只不過,‘德弗林格爾級’戰列巡洋艦依舊是採用的重點防禦,加強炮塔,指揮塔,動力艙和彈藥倉等關鍵部位的防禦。水線防禦也得到了加固。但是,相比之前其他部位的裝甲就顯得很薄弱了。
好在,只要關鍵部位的防禦力足夠強悍,能夠在海戰當中抵擋住敵人的猛烈攻擊。那麼,戰艦哪怕是被命中了,都能夠繼續生存下來,甚至於不會對戰艦的效能構成太大的影響的。
日耳曼帝國戰列艦以及戰列巡洋艦,都秉持著著設計理念。尤其是戰列巡洋艦,非常重視這個理念。
‘德弗林格爾級’戰列巡洋艦,同樣將會建造四艘,分別是首艦‘德弗林格爾’號戰列巡洋艦,二號艦‘呂佐夫’號戰列巡洋艦,三號艦‘提爾皮茨’號戰列巡洋艦和四號艦‘賽德利茨’號戰列巡洋艦。
‘德弗林格爾級’戰列巡洋艦的開工,使得日耳曼帝國已經服役和正在建造的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達到了17艘和8艘。這樣的實力,已經相當的強悍了。
哪怕在數量上,對比日不落帝國皇家海軍沒有什麼優勢。
但是,論單艦效能,日耳曼帝國海軍的主力艦卻遠在日不落帝國皇家海軍之上。未來一旦爆發戰爭的話。那麼,日耳曼帝國海軍的優勢將會更大,更加的明顯。
與此同時,日耳曼帝國海軍正在積極的進行技術積累,確保明年能夠順利開工第五級戰列艦,即早就在規劃當中的‘巴伐利亞級’戰列艦。這一級戰列艦,噸位將會更大,防禦也將會更為厚實。最重要的是,主炮將會採用410毫米。
這絕對是這個時代,口徑最為龐大的主炮了,也是威力最大的主炮。
一旦日耳曼帝國服役四艘乃至於八艘這種等級的戰列艦的話,將使得日耳曼帝國在未來的戰爭當中,佔據巨大的優勢。
哪怕日不落帝國皇家海軍,也根本就日耳曼帝國海軍的對手的。
一旦開戰,日耳曼帝國海軍將會讓日不落帝國海軍付出極為慘重的代價。
至於其他的國家,不管是燈塔國還是東洋帝國,亦或是高盧國或者凱撒王國,都根本無法和日耳曼帝國對比。
如果說燈塔國和東洋帝國,還略微具備一定的威脅的話。那麼,高盧國和凱撒王國就幾乎完全沒有威脅了。
海軍軍備競賽,不是哪一個國家都能夠玩得起的,高盧國和凱撒王國已經掉隊了。
就連東洋帝國,都非常的吃力,幾乎是舉全國之力勒緊褲腰帶發展海軍。
相比之下,就只有日不落帝國和燈塔國遊刃有餘了。
因此,日耳曼帝國海軍想要保持優勢,想要在未來的海戰當中獲得勝利的話,就必須要儘可能的提高自身的實力,這才是最重要的。
對於未來的海戰,奧古斯特可是非常的重視的,這不僅僅關係到日耳曼帝國能否打破日不落帝國的海上封鎖,更關係到日耳曼帝國能否打贏未來的戰爭。
可以說,陸軍是日耳曼帝國稱霸歐洲的基石。而海軍則是日耳曼帝國奪取世界霸權的主要力量。
另外一個時空,日耳曼帝國是撐不起同時大力發展海軍和陸軍的。
但是,這一個時空,得益於從格拉斯伯格金礦當中發掘出來的巨大財富,使得日耳曼帝國的軍事實力一直處於暴漲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