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后別鬧

第71章 上官海棠,淑慎性成,勤勉柔順,性行溫良,即冊封為上官昭儀,欽此!

朱厚照聽到夏晚卿的話,笑道:“哈哈,我就是想休了你,太后和滿朝文武大臣也不會同意!”

……

三日後,金鑾寶殿上。

朱厚照與朝中文武百官商議著調兵等事宜。

兵部尚書謝遷站在大殿,拱手說道:“皇上,倭國四面環水,需的藉助戰艦方可登陸。”

“臣的意思是,等到我大明海軍攻佔倭國港口以後,藉助鄭和寶船運送將士們前往倭國!”

“現今,兵部已調集二十萬大軍,五十萬石糧草。”

戶部尚書呂調陽忙身走出朝班,補充道:“戶部已籌措出天威炮五百門,彈藥五百萬枚,火銃十萬支。”

“好!”

“諸位愛卿辛苦了!”

朱厚照滿意的說道。

謝遷、呂調陽躬身一拜,謙虛說道:“皇上,臣等也只不過是做好分內的事情。”

朱厚照微微頷首,威嚴說道:“我大明將士多為步兵、騎兵,此次渡海平滅倭國,朕擔心會有不少將士們難以熟悉水上的生活。”

“屆時,戰鬥力怕是將要大大減弱啊!”

“依諸位愛卿來看,當為如何啊?”

天子話音落下後,朝中文武百官輕聲討論著。

單此一事,早在天子下達聖旨的時候,工部、兵部、內閣等諸位大臣便已商議過這件事。

只是在各自的建議上,尚且還沒有確定下來。

“劉閣老,你覺得呢?”

劉健聞言,忙身從朝班中走出,拱手說道:“回稟陛下,就此事而言,臣等倒也查閱過一些史書。”

“當年鄭和下西洋,帶去的並非全部都是水性較好的水手,其中也有一部分善於陸地作戰的將領。”

“哦?!”

朱厚照神情微動,急忙詢問道:“有史料記載?”

“史料中可曾詳細說明,到底是何物啊?”

劉健微微頷首道:“回稟陛下,據史料中稱,山楂、話梅等酸性食物具有治療暈船的效果。”

“若是太醫院能借助其他東西加以輔佐的話,或許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朱厚照聞言,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愛卿所言,朕倒也有所耳聞。”

“來人,傳朕旨意,責令太醫院五日內研製出暈船的藥物。”

“做好了,朕重重有賞!”

“遵旨。”

“報——”

疾呼聲突然響起在大殿外,朱厚照及朝中的文武百官疑惑的向外望去。

“皇上,邊關捷報!”

朱厚照聞言,面露喜色道:“宣!”

話音落下,一名兵士急匆匆的走到大殿,躬身叩拜道:“稟奏皇上,大明海軍艦隊大捷!”

“藏匿於孤島中的倭寇被戚副總督全殲,倭寇全部喪身魚腹!”

文武百官聽聞此事時,皆流露出激動的喜色。

“好啊!太好了!”

“大明死去的無辜百姓,終於可以安息了。”

朱厚照豁然起身,高聲說道:“好!將士們立下大功,待他們班師回朝之際,朕定會重重賞賜他們!”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文武百官齊聲高呼道。

朱厚照漸漸平復心中的情緒,繼續問道:“現今將士們身居何處啊?”

士兵拱手說道:“回稟皇上,戚副總督已率海軍將士全速前往倭國的疆域,片刻不曾停歇。”

“好!”

“前線將士奮勇殺敵,爾等也切勿因此怠慢。”

“臣等謹記皇上教誨。”

……

天子國書加急傳至倭國周邊各海國。

當其國主得聞大明皇帝旨意時,臉色驟然驚變。

“滅…滅國之戰!”

倭國與他們海國疆域相差無幾,甚至說還比他們有的大上一些。

近些年來,他們雖與倭國通商,但並不代表著他們站在倭國這一邊。

在倭國收成不好的時候,時常會冒充海盜劫掠他們的商船。

甚至侵犯他們周邊臨海陸地。

因實力不足以制衡倭國,且有時還需要倭國的援助。

為此,他們不得不忍氣吞聲。

當大明皇帝頒佈此等國書時,他們心中是又驚又喜!

大明帝國的強大,已經遠遠超過了他們的想象。

而他們也終將擺脫倭國的yin威之下。

“快,立即傳令下去,停止對倭國通商!”

“大明帝國的怒火,我們承受不起!”

大明國書,僅有簡短的幾句話。

可也正因為這幾句話,卻是重於泰山,堪比天威!

“大明將對倭國實施滅國之戰,凡私通商貿、暗中援助、拒不配合者,一同滅之!”

當國主看到這簡短的一句話時,後背不時的冒著涼氣。

好似一把鋒利無比的利劍早已架在了他的脖頸上。

……

五日後。

大明帝國二十萬大軍出征,先借高麗官道,其後渡海而行。

整整二十萬大軍,當高麗王得聞此訊息的時候,嚇得直接從寶座上跌落下來。

大明皇帝旨意,皆高麗王國官道一用。

“大王,這官道豈能隨便借,萬一出現什麼差錯的話,那高麗豈不陷於危難中?”

“是啊!大王!”

在大臣們紛紛諫言的時候,高麗王十分果斷的說道:“借!不借,難道要等到大明皇帝派軍征討的時候才借嗎?”

“那個時候,還有高麗嗎?”

雖然高麗王心中十分的擔憂,可在重兵下,他怎敢不同意?

大明皇帝昭告世界各國國書同樣傳到了他的手中。

若是在這時候拒絕大明帝國,無疑便是與大明帝國交惡。

恐怕還沒等到他親眼看到倭國覆滅的一天,這高麗便已在大明帝國的鐵蹄下化為烏有!

更何況,大明帝國雄師百萬,何須假借官道之命攻佔高麗?

一旦大軍來襲,恐怕高麗王國舉國之力都不足以抵擋大明帝國的軍隊。

當即,高麗王安排使臣親自接迎大明軍隊,並在大明軍隊借道的官路上重重設防,只為大明驅使。

高麗王如此安排,並非是怕大明軍隊突然轉攻高麗。

而是怕的哪個不長眼的小毛賊讓明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

若是因為這一個區區毛賊,以至於整個高麗王國覆滅。

那才得不償失!

待高麗王如此安排下去後,國內兵士、重臣當即前往邊境親自接迎大明軍隊。

只為讓大明帝國的皇帝能夠知曉,他高麗王對大明那絕對是忠貞不二!*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