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文武百官的心中莫名感到一些緊張。
今日,怕是將有什麼大事發生了。
在朝中文武議論紛紛之際,一聲宣號從側殿中響起。
“皇上駕到~”
頃刻間,金鑾寶殿一片寂然,滿朝文武鴉雀無聲,屏息凝氣。
目光輕瞥下,皇帝虎步生風,手持帝劍出現在龍臺上。
鐺——
金戈撞擊聲,清脆入耳,文武百官身形皆是一顫,不知何事惹得天子如此震怒。
“臣等叩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文武百官齊身跪地,面首低垂。
朱厚照坐在龍椅上,雙目如劍掃視著朝中文武百官。
“自洪武皇帝始,外族侵犯紛爭不斷。”
“成祖皇帝在永樂年間更是五次征伐異族。”
“其中原因,有為天下百姓,也有為大明開疆拓土!”
天子聲若洪鐘,郎朗迴盪於金鑾寶殿內,每一句話都深入他們的心中。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相信這句話諸位愛卿並不陌生吧!”
文武百官頓時將頭埋的更低了些,這十個大字就刻在白玉廣場的石碑上。
大明朝,自開國以來,不乏死諫的言官,同樣也沒有一個軟弱的皇帝。
“不和親、不割地,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朱厚照拎著帝劍徘徊在百官朝列中,不斷重複著這幾句話。
百官內心譁然,可偏偏不知皇帝為何說這幾句話。
現今大明天下,國泰民安,百姓富足,國庫銀兩、糧草更是充盈。
也沒聽說有何外患啊?
唯一尚且正在作戰中的,也只有俞大猷這一支海軍,還是征戰暹羅!
“工部尚書!”
呂調陽忙身從朝班中走出,拱手說道:“臣在。”
“朕問你,當今天下如何?”
呂調陽面色一頓,如實稟報道:“自陛下改革一來,除奸佞、丈量天下、改革士族、商業,短短數年間我大明朝賦稅成數倍增長。”
“國庫中,糧草堆積如山,更是興建珍寶閣以彰顯我大明天下富饒繁碩。”
“民間,百姓人人家中都有餘糧、餘錢,不再用為衣食而擔憂。”
“陛下乃是千古一帝,聖明之主!”
朱厚照並未因呂調陽的一番話而流露出任何得意、喜色,繼續問道:“那大明的國力又如何?”
“回稟陛下,我大明天威炮,威力驚人,可破十餘丈城門。”
“我大明鐵甲艦,披荊斬浪,堪稱無敵艦隊!”
“大明邊防、城池,有百萬雄師,可吞天下。”
“……”
呂調陽將大明現狀一條條列出,並未有任何虛假、誇張的成分。
文武百官聽得痴迷,沒想到大明竟已強盛到如此地步。
而這翻天覆地的變化,也才不過數年間的功夫。
“好!”
“說的好!”
朱厚照朗聲一句,不怒自威道:“但!你們可知,這天下何其之大,又有多少國家時刻覬覦著朕大明的國土!”
“而朕!便得知一個訊息,倭國已派遣奸細混入大明中原!”
“一支倭寇艦隊正隱匿於大明海域外的一座小島上,伺機露出他的獠牙!”
“什麼?!”
百官驚呼失聲,眼中流露出憤慨之色。
大明、倭寇本就勢如水火!
早年,倭寇流竄於近海附近,劫掠村莊、殺害百姓、焚燬房屋,無惡不作!
文武是聽在心裡,急在臉上。
可偏偏大明朝沒有足夠的銀兩重新組建艦隊,以至於事事處於被動的局面。
眼看著倭寇劫掠財寶、殺害百姓,而無力追擊敵軍!
可如今,大明早已不是當初。
現在的大明,有著堅船利炮、眾志成城!
可沒想到,大明還沒有著手打他們,他們自己倒送上門來了。
朱厚照面露寒色,肅聲說道:“這麼些年,倭國從未放棄過對大明中原土地的覬覦!”
“回想歷朝歷代,中原與倭寇有過紛爭,同樣也對他們有過恩惠!”
“可他們!卻是一群喂不飽的白眼狼。”
“現在,他們的船艦已開向朕的大明海域,他們的狼子野心再次隱現!”
“你們說,朕應該怎麼辦!”
頃刻間,文武大臣們皆昂昂挺胸抬頭,面色堅定的說道:“臣等懇請陛下出兵,以揚我大明國威!”
“臣等懇請陛下出兵,揚我大明國威!”
“臣等懇請陛下出兵,揚我大明國威!”
“……”
文武百官聲浪一層蓋過一層,他們心中懷揣著憤怒、熱血,誓要用倭寇的鮮血,來祭奠那些死去的亡靈。
之前,大明沒有堅船利炮,沒有足夠的銀兩,不得不忍氣吞聲!
可現在,他們完全沒有任何後顧之憂!
他們要為大明雪恥,為天下百姓雪恥,為那些死去的無辜英魂雪恥!
這一戰,必須要打!
縱是他們已經年邁,可他們還有子孫,還有家人。
只要有人活著,大明就不缺兵士。
他們可以戰死,但絕不願屈辱的死去!
“臣等懇請陛下出兵!”
咻——
朱厚照突然高舉天子帝劍,目光對視向文武百官。
像宣誓,又好似承諾!
“朕!今日在此立誓,向天下人立誓!”
“朕要讓倭寇血債血償,讓那些無辜死去的冤魂得以安息!”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傳朕旨意,命戚繼光率大明海軍出征東瀛倭寇,對東瀛倭寇實行滅國之戰!”
“這一場仗即使打上五年、十年,百年,只要倭國不滅,朕都會將這場仗打下去!直到他覆滅的一天!”
“不滅倭寇終不還!”
鐺!
天子帝劍深深地刺入地面上,閃亮的寒芒映照在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
不滅倭寇終不還!
這是天子對天下人的承諾。
同樣也是皇帝徵滅倭寇的決心。
這一刻,文武大臣眼中含著熱淚。
邊海百姓,終將不再忍受海上禍亂!
天子宣戰東夷倭國,舉國沸騰。
大明天下的一切,百姓們早已深深看入眼中。
自古百姓不喜戰,可平滅倭國一戰,卻是民心所望!
金鑾寶殿,朱厚照詳細安排著每一項事宜。
包括調兵、糧餉與他國文書。
自下朝以後,天子國書快馬加鞭火速送往他國。
而遠在塘沽口內的戚繼光,也得知了天子旨意。
這一刻,水手們高聲歡呼著。
他們苦訓這麼長時間,為的就是這一天。
戚繼光恭敬地將聖旨接過,轉身看向身後的鐵甲艦。
大明國旗隨風飄揚,好似已經奪鞘的利劍,顯露出他的鋒芒!
“傳令,登朝出海,平滅倭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