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福王雖然沒有謀反的舉動,但並不代表著他沒有這樣的打算。
閭峽澳一案,就是最好的證明。
當即,朱厚照執起御筆在密旨上寫下了一個大大的‘誅’字。
“將此密令百里加急送至朱希孝的手中,命令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大錦衣衛指揮使即刻出徵!”
“若此事不定,提頭來見!”
“謹遵聖意。”
錦衣衛恭敬地將密旨接過,躬身從養心殿內退離出去。
……
土地改革,如火如荼的進行著。
自昨日家書加急送往族中後,各大士族族長再三囑託族人一定要按照天子旨意辦事,萬萬不可違抗。
直至族長將其利弊說清楚後,這些族人們才恍然大悟。
在李東陽等人負責清丈土地收歸朝廷所有時,這些族人們都十分的配合。
唯恐將禍端引至家族的身上。
看著田地、家產一批批落到國庫中,即使他們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可依舊忍不住有些肉痛。
與此同時,京城內的一家茶樓中,卻是響起了陣陣歡聲笑語。
不同於其他大臣,禮部尚書劉大夏、兵部尚書謝遷、都察院御史海瑞可是真正的寒門出身。
他們憑靠著自身的本事,一步步走到了今天這個位置。
可以說,土地改革,改革士族這些事,對他們而言,百利而無一害。
同朝為官,身後有無士族的支援,影響十分巨大。
甚至比他們低上一些官階的大臣,在有士族的支援下,也敢公然與他們叫板。
可這一次,皇帝大刀闊斧的改革,他們是一百個願意。
禮部尚書劉大夏淡淡品上一口香茗後,笑著說道:“不知兩位大人可從此事中察覺到了什麼?”
謝遷目光看向劉大夏,思索說道:“可是皇上對士族的打壓?”
劉大夏微微頷首,卻又搖頭說道:“這僅是其中的一部分,無論在京城還是其他的地方,士族的存在早已根深蒂固。”
“陛下想要改變這一現狀,單靠土地改革卻是遠遠不夠的!”
謝遷、海瑞聽聞此言,饒有興致的問道:“高大人此言何意?不妨直說。”
劉大夏若有所思道:“清丈土地已經動搖了士族的根本,但朝廷中計程車族何其多?陛下即使有心來上一次大換血,恐怕也絕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更何況,大明是一個龐大的帝國,突然缺少了如此多的職位,帝國的根基也將受到影響。”
說至這般,謝遷、海瑞似乎有些明白了劉大夏的意思。
海瑞眼前一亮,率先開口說道:“高大人的意思是說,陛下有意提拔寒門入仕?”
“正是!”
劉大夏肯定的回應了一聲,深思說道:“而這寒門入仕的唯一途徑便是科舉。”
“相信在土地改革一事平定後,皇上必然會有如此打算。”
“今日,我將兩位大人叫來此地的目的,正是希望舉薦海大人負責科舉的事宜。”
“不知大人是何意思?”
謝遷微微頷首道:“你我身為尚書,在此一事上的確不好攬在身上,若有海大人幫助的話,吾等在朝中的地位也可提升一二。”
“海大人,吾等身為人臣,須得在朝廷中站穩腳跟,這才能更好的造福天下百姓,輔佐陛下!”
“還望海大人莫要推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