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我預計25畝地的產量大概是七千多八千斤,沒想到情況比我想的要好,收回來的這些穀子,大概是九千斤,比我預計的要多一千多斤。”秦羽對直播間的網友說道。
“看來農家肥的功不可沒(狗頭保命)”
“對重量沒什麼概念,話說九千斤多嗎?”
【綠色心情】:“咱們現代的旱稻高產品種可以達到畝產900斤,和現代作物相比,25畝才九千多斤,折算下來畝產差不多360斤,看起來確實不多。”
【綠色心情】:“但是考慮羽哥現在身處170萬年前,使用的還是原生原稻,能夠達到這個水平已經是相當了不起的一個成就了,要知道現代旱稻產量低一些也就只能達到四百多斤五百斤。”
“那就只有一句話了:羽哥牛逼!”
“嘿嘿,羽哥牛逼!”
“這次你們還真誇錯認了,這25畝地基本都是咱們元謀人祖先種植的,能種出這個產量,都是他們的功勞。”秦羽笑道。
“祖先牛逼!”
“祖先牛逼!”
“牛逼就完了!”
“不愧是我華夏先祖,有前途!!!”
“……”
看著他們一頓海誇,秦羽也為他們感到自豪。
他道:
“稻穀都已經收回來了,今天我打算讓他們吃上白飯,而不是白粥,我估計要碾100斤左右的米,領地裡有兩臺石碾,就算一起工作也要一個小時左右才能完成,今天中午你們該先吃就先吃,就不要等我了。”
“不!這個豐收的時刻,我就算餓著也要等羽哥把米飯煮好!”
“羽哥你小瞧我們???不就是一個小時嗎!等你!!!”
“我他嗎的今天中午不在外面吃外賣了,老子回家自己用電飯鍋煮一鍋米飯,跟羽哥一起吃!”
“羽哥,你忙你的,等你!”
“今天這碗米飯,必須大家一起吃!!!”
“【社會學家】金北川:羽哥,我也跟他們一起這麼叫你吧,今天我也想等你,我現在不餓。”
“【經濟學家】林凱瑞:秦先生,這是我們為數不多能夠一起互動的事情了,讓我們和你一起分享這個為的時刻吧。”
“【古生物學家】顧向前:我也等。”
“【古人類學家】孫海寧:秦先生,我也願意等你,哪怕吃的不是一碗米,能夠跟你們一起吃,我也覺得自己參與了這場豐收盛宴。”
“……”
現實世界的網友紛紛留言。
不論專家教授,還是上班打工人。
每一個留言的人都發自肺腑的想要跟秦羽一起分享這個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時刻。
秦羽看著他們的留言。
平時這幫不正經的沙雕網友,此時此刻竟讓他感動起來。
或許,這就是作為華夏子孫的共鳴吧。
“行!既然你們願意和我一起分享這個偉大的時刻,那我也沒有任何理由拒絕你們!”
“你們等著!等我們把米碾好,大家一吃吃飯!”
秦羽收回目光,對元謀人喊道:
“把稻穀倒在石碾上,我來教你們這東西要怎麼用!”
元謀人把稻穀倒在石碾上,秦羽推動石碾轉動。
石碾不重,再加上表面非常粗糙,有凹凸紋,剛好可以去除稻穀的外殼,又不至於像磨麵粉的石碾一樣把稻穀全部碾碎。
輕輕碾過,一份稻穀的外殼就已經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