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他命我來到大唐,請求大唐的青年才俊為其解答一二,畢竟大唐地大物博,人口眾多,人才肯定也多。”
“臣想著大唐最為聰明智慧的人,一定就是能夠治理好國家的人,所以下臣才在此斗膽提了出來,懇請陛下和諸位大唐大臣能幫我這個忙。”
在場群臣都眼神閃爍個不停。
他們才不相信這個藉口呢,都是鬼扯的理由。
要真是想找人問問題,不會選擇這種宴會的時候,所以擺明了是在試探大唐的實力。
只是像這種檯面上的隱晦交鋒,大唐是一定要接招的,普耶都說了大唐人才眾多,所以尋求幫助。
要是不接招的話,是慫了還是承認大唐沒人才?
不僅要接,而且還要答的漂亮,答的輕鬆,一旦大唐君臣答不出來,那將會是有失顏面,有損國體的事情。
李世民目光閃爍一下,隨後開口說道:“普耶使者將第一題呈上來吧,就讓朕和這一班大臣為你答疑解惑。”
“多謝陛下慷慨大度。”普耶當即表示感謝。
緊接著拍了拍巴掌,立馬有幾名隨行的吐蕃人,端著一個直徑大約一尺的圓球走了上來。
“如陛下所見,贊普將此圓球稱為九竅玲瓏珠,是他根據書中所學到的加以改制,命人打造而成。”
“表面兩側各有一個孔洞,內部蜿蜒曲折,細分出了無數條道路。”
“但只有唯一的一條道路,能夠聯通圓球表面的兩個孔洞。”
“問題是如何在不破壞九竅玲瓏珠的前提之下,用一根細線直接穿過兩側的孔洞。”
“這個問題我吐蕃國上下無人能解,即便是聰明智慧如贊普,也一樣對此束手無策。”
“所以不得已之下,贊普只能讓我把九竅玲瓏珠帶來,這就是臣的第一個問題。”
在普耶說完之後,長孫無忌卻站起來接過話茬。
“寥寥幾句話,已經證明這個問題並不簡單,看來貴國贊普的確是個潛心熱愛鑽研的人。”
普耶當即對長孫無忌和李世民鞠了一躬。
“的確如您所說,贊普熱愛鑽研難題,到了外人難以想象的地步。”
“甚至在我出發之前,贊普還交給我一份密文,表明只要有大唐俊才能夠為他答疑解惑。”
“我吐蕃上下願舉國奉大唐為宗主國,並且年年朝貢,絕不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