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還需要和朝中大臣進行商議,今日之事就暫且到此吧,你且先回去等候訊息。”
普耶雖然有些急切,但也知道這種事情越急越不行,所以只好再給李世民行了個禮,接著小心翼翼的退了出去。
……
等到普耶離開之後,大部分大臣也都紛紛告退離開。
只剩下長孫無忌等人,還留在李世民身邊。
人才剛走,杜如晦就有些急切的開口說道:“陛下,您方才不該那般輕易的說出,我們要在三年之內覆滅突厥的想法。”
“臣敢擔保,今日之事頂多一個月,就能穿到突厥頡利部,到時候這些突厥人必定會對我大唐嚴加防範。”
“如此一來的話,我大唐想要將突厥人一舉擊潰,恐怕會增加不少難度。”
李世民卻直接擺了擺手,他對這個問題還是很有信心的。
“正如朕方才所說,突厥人不過就是一群土雞瓦狗,只要我大唐天兵一到,他們頃刻之間就要崩潰流散。”
“這話還是小王掌櫃親口告訴我的,他說大唐對突厥人擁有無可比擬的碾壓實力,頂多兩三年之內就能打一場滅國之戰。”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是否提前戒備,有什麼區別嗎?”
“都到了滅國之戰的地步,怎麼打都一個樣,那就是我們大唐直接碾過去!”
李世民言語之中,展現出高昂的氣勢,杜如晦聽了之後都不由得沉默下來。
關於兩國之間的實力對比,他是有信心的,畢竟兵部一直是他在管。
而且這話小王掌櫃也說過,以那位年輕人的眼光而言,這種問題絕不會看走眼。
只是在他不說話之後,長孫無忌立馬接過了話茬。
“陛下,即便如此的話,咱們也不應該直接當著那個番邦使者的面說出來。”
“他名義上是提問題,實際上就是在挑事,他在蓄意的提前挑起我們和突厥人之間的戰爭。”
“而有意為之的做這樣的事,要說吐蕃國沒什麼別的想法,臣是萬萬不敢相信的。”
“我們在這大殿之上公然表明了態度,豈不就遂了吐蕃人的心意?”
李世民聽到長孫無忌如此鄭重其事的說著,他也不由得有些猶豫了起來。
這第三個問題,是他唯一一個沒有去酒館裡請教王辰的。
莫非就在這個問題上自己出了岔子?
那也太尷尬了吧。
不過治國理政需要小心翼翼,不可能大手一揮什麼都不管。
因此李世民還是略有擔憂的問道:“那依輔機之見,朕接下來應該怎麼做?”
長孫無忌比劃了一下手勢,然後回答道:“今日之事,好就好在陛下沒有親手接過那封文書,這意味著我大唐還沒有正式接納吐蕃為藩屬國,此事尚且還有轉圜的餘地。”
“臣建議陛下,不妨去那小酒館問問王掌櫃,或許能夠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們只要知道吐蕃國這麼做的目的究竟是什麼,以及我們有沒有必要,或者說能不能接納他們為藩屬國。”
“只要知道了這些之後,那接下來應該如何處理,臣等也算心中有數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