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其實才是困擾了他們漫長時間的難題。
還是因為對吐蕃國的情報實在太少,也不瞭解那些資訊,所以一直都是雲裡霧裡的。
但現在聽李世民這麼一解釋,他們也就明白了,前因後果完全說得通。
因為位子沒坐穩,所以想找個靠山。
長孫無忌忍不住說道:“陛下,這又是小王掌櫃分析出來的?”
李世民微微點了點頭,然後給長孫無忌打了個眼色。
“你懂的!”
長孫無忌:“……”
他懂,他是再懂不過了。
在幾位大臣當中,他是第一個見證了那位年輕人的神奇之處。
也是全程經歷了北方突厥領大雪,和河東道大型旱災,這兩件神奇事情被提前預判。
所以小王掌櫃能夠算到吐蕃國有發生內亂的危險,一點也不讓人奇怪。
長孫無忌默默的接受了這個事實之後,反倒是魏徵皺著眉頭,有些茫然的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陛下,吐蕃國有內亂的危險,我們大唐不是更應該,拒絕他們奉我們為宗主的請求嗎?”
“讓他們自生自滅,自己陷入混亂之中,我大唐周邊平白無故就少了一個完整的大勢力!”
李世民聽到魏徵這麼說,頓時眼睛一亮。
他情不自禁的走過去,拍了拍魏徵的肩膀。
“果然,愛卿你的為政能力,和朕也差不多是一個水平線上的。”
“當時朕也是這麼問的,這麼看來,朕是一點都不孤單!”
魏徵那張顏色的臉上,頓時幾道黑線淌了下來。
尼瑪,這陛下就屬實有些過分。
不就是對這種兩國之間的事略微有些不大敏感嗎,何苦於如此急切的,拉個人一起填坑。
咱們還是當初說好的賢明之君和忠直之臣嗎?
沒愛了。
而其他幾位大臣看著魏徵被拎出來當典型,不由得心裡暗自慶幸,還好自個的反應慢了半拍。
要不然剛剛那個問題就是他們要問出口的了,到時候肯定又要被李世民拉著,說一通同一水平線這樣的評語。
當然,玩笑歸玩笑,李世民還是十分正經的解釋道:“如果單純的拒絕吐蕃國的請求。”
“那他們的內亂只不過是讓我們少了一個潛在的敵人,等到將來重新歸於統一,又會再度變成大勢力,那麼來來去去,我們大唐得到了什麼好處呢?”
“所以我們要反其道而行之,不僅不拒絕,還應該十分熱切的答應他們的請求。”
“等到成為了他們的宗主國之後,加上朕剛剛說的那個條件,派兵駐守在他們的國境之內。”
“只要他們一發生變故或者動盪,我們大唐就立刻派兵干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