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石公這個人認真起來的時候還有一點過於較真了。
“哦,原來如此,是這樣的,廷尉大人,士農工商四個等級,士不需要納稅。”
“農,也就是農民,他們的主要稅收就是每一年收的糧食,比如說豐收了一百石的糧食,就要抽取二十石。”
“工,就是那些工人,工匠。少府趙元手底下的那些人,每年都要把自己的賣出去的東西獲得的酬金抽取一定的比例上稅。”
“商,就是商人,他們走南闖北經營,他們什麼東西都可以拿來買賣,並沒有任何的限定。”
“他們之間除了稅率還有什麼不同?”
“不同自然是有的,就比如說社會等級最低的商人,只要家裡有一個是商人,全家都不可以入朝為官,並且接下來他們接下來每一代子孫都只可以是商人,不準穿布衣、綢緞,只可以穿麻衣。”
商人是發展經濟最重要的一個存在,他們能夠的把經濟帶動起來,可現在在秦朝,所有的政策都在針對商人,令百姓們以商人為恥。
不得不承認,這個時代的商人實在是太可憐了,不僅僅是毫無地位,而是根本連碰都不可以,否則就會受到歧視,國家也不會幫忙。
“那今年商人的稅收有多少?”
趙牧很想知道現在的商人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這樣他心裡有個數,就知道應該怎麼樣帶動這個經濟。
當然趙牧的前面有著無數的艱難險阻。
商人地位低下是從始皇帝之後開始了。
秦始皇真正執政以前,不僅僅是秦國,包括其他六個國家。
對於商人的政策都沒有這麼的殘酷,反而有著更多的容忍,甚至可以允許商人入朝為官,不計出身。
在秦始皇真正的執政以後,發生這一個變化的原因,就在於他的仲父呂不韋。
呂不韋,姜姓,呂氏,名不韋,衛國濮陽人。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國丞相。
扶植秦國質子異人進入秦國政治核心,異人繼位,為秦莊襄王,呂不韋為相國,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陽十萬戶,門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萬人。
莊襄王去世後,年幼的太子政立為王,呂不韋為相邦,號稱“仲父”,權傾天下。
只可惜,嬴政十八歲執掌皇權後,呂不韋成為了皇權路上的絆腳石。
趙牧看著黃石公,黃石公終於將他心底所想,說了出來:“廷尉大人,我今日早朝要上一道關於稅收調整的奏本,還望大人援手!”
“若大人的奏摺有利於大秦帝國的稅收,我一定附議大人的奏本。”
黃石公聽到趙牧援手,眼前瞬間光明一片。
“謝廷尉大人大恩,下官對大人感激不盡。”
黃石公一聽這話,心裡的大石總算是落下來了,高興的一改頹勢,和趙牧作揖感謝,這下上朝他總算是能安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