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與夏國當下正火的棒子劇完全是兩種不同的風格。
棒子劇就是各種恩怨糾葛,人物關係越亂越好,情節越狗血越有人看。
每一部棒子劇,除了換了演員,本質內涵都是換湯不換藥。
完完全全就是在收割觀眾智商稅,嗯,尤其是夏國觀眾的智商稅。
哪怕他們都知道棒子劇很狗血,甚至看了第一集就可以直接猜到結局,但是他們仍然樂此不疲。
有一部分原因是磕了棒子的顏值,還有一部分原因則是整個夏國電視劇圈太廢,連一部可以和棒子劇掰掰手腕的電視劇都拿不出來。
對此,哪怕是上面的大佬也沒有辦法,畢竟這是影視文化方面的問題。
可夏國影視圈卻越來越自甘墮落、日益低迷,以至於文化輸出只存在夢裡。
反而每當有一部米國大片、一部棒子劇進入夏國,觀眾也甭管它好看不好看,去看就對了。
對於這種情況,白穆確實有些不忿。
但是打鐵還需自身硬,想要完成自己的理想,打造一個真正的“文化帝國”,還得一步步走穩。
相比較電視劇,電影的影響力肯定是更大的。
但是白穆初次嘗試當導演,雖然有系統獎勵的導演技能,但還是需要先試試手。
邊拍邊反省學習,磨練自己的技術。
確定了劇本之後,白穆就吩咐下去,讓工作室開始準備搭起一個劇組。
而這時候就體現出之前收購喜樂麻花的好處了。
雖然喜樂麻花從建立以來一直虧損,但是卻也打造出幾個可堪一用的劇組,隨時可以提溜出兩三個小導演來。
雖然白穆是自編自導,但是輔助的副導演還是要的。
因為對於一些不太重要的鏡頭,白穆不會耽誤時間自己來拍攝,而是會讓副導演去拍攝,這樣就節省了白穆很大一部分精力。
命令下達之後,白穆就開始為劇本挑選演員了。
毫無疑問,找原班人馬是最好不過的。
尤其是李雲龍這個角色非李幼賓不可,他就彷彿是為這個角色而生。
其次就是趙剛、楚雲飛等角色的選角了。
趙剛可以找何正均,之前白穆在《我的1919》和他合作過,兩人關係不錯,所以他應該會答應。
然後是楚雲飛,張廣北現在在燕京話劇院工作,偶爾會接拍一兩部電視劇、電影,檔期比較空,問題也不大。
決定了主要角色的扮演者後,白穆就開始聯絡他們,爭取早點把《亮劍》的臺子立起來。